大概已经半年没去过医院了。昨天上班时老人打来电话说孩子发烧了39.1度。
去医院【看医生步骤流程】父母需要大致了解,提前让孩子了解,以便做好疏导沟通工作。知情权对孩子很重要。就好比我们去一个陌生的地方,领路人不告诉你地址方向,只跟着他走到哪就是哪儿。他带着你去,有的人会不停地问“到了吗“,结果下来你会感觉这段路好远,然后回途中,还是同一段路,你觉得哎,怎么这么快就到了!因为你知道下一步做什么将会发生什么。对于孩子也是这样,提前让他们了解就算是疼害怕,那也对他们的心理建设长远发展要好得多。好处有好多:比如安全感、对父母的信任感、沟通合作能力等等。
关于【如何对待生病】这件事
首先父母看护人要平静:孩子生病是正常的,发烧感冒都是人正常生命活动。不用着急放平和,你放平和了,孩子才不会紧张害怕。
为了让孩子积极对待与配合
也可以借此引导孩子理解生病以及游戏化生病这件事--
1)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生病,生病了都会不舒服。2)为了让自己舒服好起来,越快好,我们可以努力-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医生阿姨、医生叔叔、小朋友一起战斗,把发烧小怪兽赶跑!把它赶到大海里去,所以我们要喝很多水尿尿,把它尿走冲到下水道冲到大海去;或者把它送到太空去,我们贴发烧贴、用毛巾擦拭身体或者吃药,散热,把身体热热的怪兽赶出去!
两岁小朋友从认知思维发展来看,所有的东西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最近小家伙对下水道和火箭发射产生浓厚兴趣,所以结合起来和他说,大一点的孩子,6岁以上的孩子,已经差不多理解世界不都是有生命的,可能生命化类比就不再可行。您可以依据平时自家孩子特点来判断施行。
坚决反对的两点是:
1)平时用去医院看医生打针吃药威胁孩子,吓他们,比说说“你再....,感冒了就带去医院,就带你去医生那里打针.....就吃药....” 你这一信号在传递给孩子-- 医生和医院都是吓人的,都是可怕的,医生和医院的存在就和怪兽一样,像是一种惩罚,而不是说医生和医院是帮助我们,帮助我们的身体变得健康的。和警察叔叔、交警叔叔说等等职业被黑化一样,说什么“再不听话,就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走等等什么的”。着实吓人。这些职业都不是用来威胁小孩子的,真需要引导小朋友积极正面客观公正看待这些人和他们的工作。
2)在医院听到很多家长父母、爷爷奶奶之类陪护孩子来的,孩子在医院表现出很害怕,听到很多这样的话:“打针一点不疼”和“蚊子叮了一下”,“不要怕”“不要哭”,更有甚者说“再哭,就把你丢在医院”"再哭,妈妈就不爱你了” 真的不懂孩子吓死人,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想:本来在医院就害怕,因为生理上的,确实来医院的时候本身就不舒服,而且在医院时候的体验和感受就是不好,害怕,父母家长不但没有理解他们的感受,父母没有客观地告诉他们真实要发生的事情,让他们没有知情权,相反欺骗孩子的信任告知孩子一点也不疼,其实真的疼,而且不但不拥抱他们,表达关爱,反而在孩子病痛时、不舒服时用伤害的话刺激他们、吓唬威胁他们,孩子得多没安全感。
我家安歌每次去医院前,我会在路上告知他们,现在我们去找医生叔叔阿姨帮忙,让他们看看我们哪里不舒服,把怪兽找出来,就会好点的,还有路上就会告诉他可能到了医院,医生阿姨会用耳温枪量一下他有多少度,就是和安歌医生的耳温枪一样的,把耳温枪放在耳朵里面,滴滴滴滴,就知道多少度了,可能38度,可能39度,可能38度6,我们问听一下医生阿姨说多少度,好不好?看看有没有发烧,好不?然后可能到医生叔叔的房间里面,医生会让他张开嘴巴检查嘴巴喉咙嗓子有没有发炎,里面有没有怪兽;还有可能还会让他躺下来把衣服拿上来用听诊器停一下胸腹部、背部是不是怪兽藏在里面,什么的。。。有时候医生可能会把你弄疼,你可以告诉他“谢谢医生,但是我不舒服,请轻一点....”等等,在医院前事前有说明适应阶段,孩子面对这些步骤时也会有心理准备一些,没准还觉得,真的是这样的呢。妈妈说的都发生了,很好玩。(结合装扮游戏,之前给孩子买了医生病人装扮游戏的衣服、玩具工具箱)而且我也告诉他,可能医生还有些看病的方法妈妈不知道,我们看看是什么,然后我们记下来,下次妈妈不舒服的时候,安歌做医生,可以给妈妈看病,看医生是怎么做的,我们就知道怎么帮妈妈了,妈妈也更知道怎么帮你了,是吧?挺有效的。小家伙去了医院积极地和我一起找楼层找候诊室门牌号,整个流程下来,小家伙像是一种带着问题充满好奇地来探索的体验,而不是被折磨不开心。从量体温、到挂号、到就诊,到验血、再回到医生就诊室、再到拿药再到回家这一整个过程,小家伙都很积极,验血是我没有事先确定的,但是当我知道需要验血时,拿着单子告诉他,我们现在要去验血,医生会在我们的手指上刺一下,会很疼,安歌怕吗?疼两下,就不疼了,但是真的很疼,安歌怕的话可以抱紧妈妈,如果疼,要哭,也没关系。妈妈验血也会哭,如果不疼了,我们就不哭,好不好?妈妈都会陪你的,好不好?妈妈会抱着你的,陪宝贝疼,陪宝贝哭,好不好。正如料想的一样,小家伙主动把手递给医生,真的很疼,疼了一下,哭了起来,待到疼痛感消退了,就停下来了,我问他是不是很疼,真的很疼吧?他说是,现在还疼吗?他说不疼了。我真的由心地称赞他的勇敢,他回家后和爸爸说- 今天去医院验血了,只哭了一下下就不哭了.... 看得出来小家伙挺自豪的。
关于引导孩子看待医生医院这回事
①平时要亲子共读【生病&医生&医院】主题类绘本做去医院看医生故事心理准备。
②家里买一份医生玩具,可以在孩子身体好的时候,假扮自己生病让孩子做医生给自己看病让孩子体验做医生小主人。


引导孩子积极正面做检查(耳温枪、医生听诊器、口板、验血、做雾化)
平时在家可以玩玩装扮游戏,学用耳温枪、听诊器、口腔压舌板、验血、做雾化、吃药、贴发烧贴、擦拭身体降温、贴创可贴等等
③积极鼓励赞美孩子勇气一笔,记录下来。
④生活提示:多喝水,爱干净爱卫生。
但是最重要的一点:要积极地事先告知孩子会发生什么,引导孩子积极正面看待医院医生看病这些词,以及面对一些常规身体检查、或者打针化验等一些可能会让他们疼痛、害怕的环节,可以客观的告知他们,同时也站在他们的角度理解感受他们并陪伴他们,避免威胁恐吓之类的内容。如果他们坚决不要做,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先找到问题点,想办法解开心结,想出办法让孩子愿意做。
陪伴孩子在日常,日常点滴渗透,不在于一日一时,强制孩子配合听从。

故事的经过:
小家伙生病了
去医院
去医院路上
在医院-- 量体温、挂号、见医生、验血、回见医生、拿药
回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