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小年便开启了过大年的进程,有民谣为证:
二十三糖瓜甜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煮大肉
二十七杀年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把油走 三十夜熬一宿
今天是辛丑年腊月二十六,明天后天大后天,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接初一,三十哪去了?只顾忙了,谁也没看住,年走丟了?
没丢,是本来就没有,辛丑年腊月为小月,二十九天,没三十!各位看官肯定知道,农历有大月、小月还有闰月,个中为什么?允我慢慢道来。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只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时间概念,也没有月季年的概念。在没有太阳的夜间也不能总是睡觉呀,出于好奇有人观察天象。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人们发现一个周期性变化的现象:有一天天上没月亮,像是隐藏起来了,就把这一天叫做“朔月”,第二天出现月牙,第三天、第四天……月牙一天天长大,成为半月直到“满月”,尔后又半月、月牙渐渐变小、变没有,开始下一个循环。这个循环很有规律,大约是29.5天,人们就把这个循环即月亮转一圈的周期叫做一个月。后来人们又发现,每隔几个月气候还有明显变化,变化四次后又回到起初。每一次气候变化月亮大约转三圈即三个月,叫做一个季度。四季循环一次月亮转十二圈,叫做一个月亮年。以月亮变化规律定义的年历——阴历就是这样诞生的。
阴历应用过程中人们发现不对劲,前年的今天还穿棉袄,今年怎么穿纱都热的受不了了呢?于是乎产生了新的认知,气候的变化与太阳有关,应该以每年同一时间气温相同或接近定义年,即一年应该是一个太阳年,以太阳年制定的历法——阳历出现了。当时人们认为太阳是绕地球转的,那么太阳转多少圈即阳历一年是多少天呢?
聪明的先辈发明了“圭表测影”法,就是在地上插一根棍儿,每日在阳光下测影子的长度,发现今年影子最长的一天与去年影子最长的一天,间隔365天。而阴历的一年是354天(29.5天/月×12月)。阴历阳历一年差11天,三年就相差一个月!
阴历已用习惯了,也不能废除呀。于是先辈们又创造了一个不阴不阳的历法——农历。
农历在阴历的基础上做了两个重大改革。
1.硬性规定:每月的朔月这天(前面提到过,没有月亮那天)规定为初一。
朔月挺奇怪,这月来的早下月也早,第三十天就是朔月,这个月二十九天,没有三十,叫小月;这月来的晚下月也晚,第三十一天才来,这月就是三十天,大月。
2.采取置闰法:阴历比阳历一年不是少11天,三年不就差一个多月吗?好了,每三年农历加一个月,这个月叫闰月,这年13个月叫闰月年。发现没?就是置入一个大月农历还是追不上阳历,三年差三天,三十年又差了一个月。为了更精确,后来采用了新的置闰法“十九年七置”。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按农历运行的,今年的腊月赶上了小月二十九天,没三十,是月亮惹的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