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接上文:
月度目标制定的流程共有六步,总图如下:
前三篇里,我们完成了前五步的操作,从回顾到展望、从重点任务到全局平衡、从大脑中落实到规划上,到这里,我们已经完成了总进度的20%了,本文,我们将介绍最后一步的原理和操作。
1
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20%,千万不要认为完成了5/6的总环节,就可以说明接近胜利了,那绝对是妄念!最后一个步骤--统筹发布目标,看似简单的三个小环节,但是,却在不起眼处,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写到这里,忽然想到读者小伙伴昨天的留言:
看到这里我就想笑,Too young,too simple的感受应该等到今天的留言里再说,看完今天的内容,就知道为什么总会感觉做目标是一件很耗损能量的事情、为什么明知道犯错可以成长但是轮到自己就变成犯错就放弃了呢?
2
Step6:统筹发布目标
明明目标制定过程已经完成了,为什么还要统筹、发布呢?
让我们来想想看:除了第一步对之前和高维的目标回顾之外,我们都在对什么进行操作?答案是--任务。
请查看Step3,我们规划的是任务,并且还会对本月的重要任务进行分解;Step4,我们平衡完之后,也是新增了任务。这两步操作之后,会形成一个很长的任务列表。尤其是在使用了"月目标模板"之后,这个很长的任务列表就会出现在表格的主体区域。
这有什么问题呢?有两点非常致命,简要描述如下:
-
任务很多,很容易失焦。尤其是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年代,失焦就是焦虑的源头,想想看,你不聚焦的时候是不是会焦虑呢?(这个问题的典型是:做多,陷入递弱代偿的误区,导致系统生存度下降。见《为什么"做多"是高概率的错误?》)
-
任务不具有牵引力。目标是我们对自己意图的描述,越是清晰的描述,越是能够产生一种牵引力量,让我们产生持续的动力,见《目标管理到底是干啥用的,究竟要怎么学?》。但是,任务却不具备这种对动机优化的反作用力。
所以,我们有了任务之后,一定要统筹规划形成月目标,让自己想到这个月的时候,就会聚焦在1-3个点上,以更好地产生价值。
加配图:重要任务有目标,小任务有目标,所有的任务统筹形成目标
第六步被分为三个环节,分别为:
-
统筹形成月目标
-
整理记录思考过程
-
发布月目标
3
(一)统筹形成月目标
这一步很多人并不做,认知缺乏是一个问题,更重要的问题是:这步操作很难。不信你试试看:
-
看完《思考,快与慢》,写一个读书笔记;
-
完成英语第五章的学习;
-
准备春节的家庭活动
来,你试着说说这是什么目标?感觉难不难呢?
之所以这件事情很难,站在我的世界观的角度来说,就是因为:任务是目标的投影。投影端是我们生活的世界,所以它是符合直觉的,但是,目标是任务背后的原因,想要从表象到本质的探求,反直觉的行为一定是困哪的。
站在系统的角度来看,想要从若干细节的任务中不断统筹形成可以统领的目标,每一次提升层次,都需要目标制定者对全局的一次把握,每一次归纳总结,都需要目标制定者耗损一次认知资源,极易诱发系统1的认知放松倾向,导致放弃。
其实,我自己也并不是很喜欢做这件事,但是,每次都会想到,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个月的核心方向,鼓起勇气就做了!
这一步骤的结果是:形成本月的3个核心目标,只允许有三个哈,不允许超出目标。
本文只谈方法和工具,因此,本部分的具体案例,将会在后续的范例中向大家展示。
4
(二)整理记录思考过程
如果说大家不统筹整合形成"3个月目标"的情况比较常见,那么,不记录思考过程简直就是每个人的模式。完成了计划,直接开始推进,完全不再考虑制定过程的思路要如何备忘,看上去特别讲求效率,但是却丢了最关键的部分!
用数据来看一下这个环节的重要性,整理记录思考过程在月目标制定流程中重要性占比为:70%。前五个步骤的重要性为20%,第六个步骤中的该环节竟然占比这么重,这是为什么?
答案是:目标是校验假设的工具。(原理见:《你根本就不懂,目标,从来就不是用来达成的!》、《嘿,你搞目标管理时到底在关注什么?》)
我们之所以要制定目标,到底是为什么?是不是为了规划?是不是为了牵引力?是不是为了显摆自己很努力?是不是为了达不成目标时被挫败感所萦绕还能屡败屡战地继续做下去的那种自我安慰?
这些解释的效率都不够高!因为假设才最重要!我们成功了,一定是因为假设对了,我们失败了,一定是假设粗糙或者错误,那么,持续优化假设才是一切行为的目的,不是表面的钱、成就、事业……那些都是更拥有为真实的假设之后的结果。
回到月目标。月度目标的长度至少为28天,有的都会达到35天之久,在这个注意力已经被碎成渣的年代,你凭什么(假设)去认定自己,可以在不需要记录思考过程的情况下,能够在28天之后还能清晰记住每个决策过程?
答案只能有一个:胡扯。根据"情绪脑会生成一个情境并让自己坚信那是真的"原理,在28天后,我们回顾目标之所以没有达成,真的就只能胡扯了,并且还深信不疑事情就是这样的。所以,为什么很多人的月回顾都是无效的,就这个原因:你都没有记录思考过程,那你回顾的标的物是什么呢?只能胡乱编造了,当回顾无效之后,你为什么还要一直做这件事呢?难道是因为易仁永澄老师要求的么?
胡扯还不够可怕,我们再深入一下,为什么很多人都无法持续做目标呢?(根据我这5年的统计,86.83%的年目标制定者在推进月度目标3个月就会放弃,想出各种理由欺骗自己,假装年目标不存在,也假装自己不需要月度目标)我来说一下逻辑:
-
思考的过程没有整理记录下来;
-
月度目标达成必然会遇到挫败,必然会有失败,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
遇到挫败时我们就会归因;
-
归因?原因没有被记录下来啊,你要如何归因?
-
由于系统2没有相应的客观化原因(写下来的内容),它就无法进行计算;
-
无法计算就必然再次启动系统1,系统1的第二次启动一定是趋向于放弃的,这时,系统2也会提供无数理由让你放弃。
你看,这个问题只是来自于没有记录。
所以,请务必将思考过程记录下来,方法很简单,从第一步开始的每一个环节的分析,都用文字的方式将其整理下来就好了。如果,你会使用GC分析工具,那就更好了,可以把决策背后的假设都整理出来,这样的成长效率会更高。
这一步选择的工具可以随意,只要是笔记软件就好了,不过,我也比较推荐使用幕布来做记录,效果也是很好的。
这个部分的最后,我要送出一句话:为重要的事情投入是最划算的一件事。切莫被系统1的认知放松倾向所欺骗,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5
(三)发布月目标
最后一步是可选项,我们需要对月目标进行发布。发布的目的很明确,无非是这样几种:①希望相关责任人知晓,比如说涉及到团队协同的任务一定要发布的,像是公司目标、产品目标等;②希望有人能够支持、监督、建议你,那也要将其发布出去。
发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PGM网站、书写文章(简书、公众号等)、手绘/思维导图/日事清砍半……请根据自己的目的任选即可。
6
好了,整个方法论的部分至此结束了,我们回顾一下:月度目标是一个很重要的分水岭,上接中长期发展规划,下接具体落地执行,因此,对其增加充分的思考永远不为过。
任何技能的学习都有笨拙期,月目标制定过程尤为明显,因为它的迭代速度比较慢,所以,很多人都会找各种理由让自己不要再做这件事。但是,如果你的方法得当,很容易在3-6个月内突破笨拙期,将目标制定的时间从每次1小时以内慢慢调整至4小时(月目标制定通常需要4个小时的,毕竟有大量的事项要思考,不要觉得时间长,因为这是一种投资行为,4小时的投资换来一个月的清爽,那是绝对值的。),再也不会像之前随意乱定了,未来也就越来越顺了。
本系列是谈月目标制定方法论,我特意收敛了具体范例的展示以及部分技巧(例如用回顾倒逼计划),接下来,我会给出我的2月份目标制定范例,供大家参考。
近期频繁出差,整个作息凌乱,目前正在调整,公众号是早晨起来修改的,推送时间已经推迟了。所以,今天并没有让编辑团帮忙改正。那么,我邀请读者群的小伙伴继续挑错,我在整理发布成一篇完整文章时,可以把这些问题改正过来。
另外,年前我不再外出,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日更可以恢复成往常状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