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敞明亮的教室内,厚重的窗帘也因这头顶的吊扇摇曳了起来,讲堂上的数学老师静静的看了我们一会,终于语重心长的讲了下面一段话。
现在请大家 闭上眼睛做一个思想实验,想象你面前有一个向下的楼梯,然后沿着楼梯走下去,想象自己又看到一个小房子并走了进去,房子里面仅有一面镜子,盯着镜子15秒钟,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这是一个心理学的实验,我曾经做过,不过我当初看到的是鬼~~,我让大家做这个实验只是想问下大家你们真的了解自己么?希望大家课下都能好好思考这个问题。
你们课上不听课,打游戏,从我内心最深次来看其实我没有完全责备你们,而是对你们的行为尽可能的让自己做到一种平等的尊重。因为我也是像大家一样从大学一步步走到这里的,当初自己也野心勃勃,但现在我已经成家立业啦,我却一个目标也没有达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不了解自己,以至于有了太多的绊倒。我只希望你们在有充分学习的时间里,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而不是步我的后路。
在我的记忆中,这是数学老师第一次跳出数学老师的角色讲的一席话。在此之前我有在另一位大学老师听到的很有道理的一句话是,
人这一生就像一支不断旋转的陀螺,总是要转的,要么自己发力主动去转,要么以后被现实抽着转。还是自己主动转些好,起码自己还可以悠着些力度。
半个学期来,我就是这样自转的,在没听高数老师这席话之前,不觉什么,听了之后,方才猛然醒悟,就这样不知所云的转可这哪里是生活呀,最多也就做到了前面一个字——生,或许比这还强一点。
你真的了解你自己么?这个问题又把我重新拽到了你究竟想要过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这样的宏达命题中,抑或是转着就好了呢?
是平白直叙还是浓妆粉饰,是画同心圆还是内切圆,你都要做出选择。而选择又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为它是对一个人的智慧、勇气、信心、耐力和决断的考验,今天正确的选择,明天后天再看可能又是错误的,世界上不存在绝对正确的选择只要适不适合你。所以选择之前,你要回答了这个问题,你真的了解你自己么?那个内心深处的自己,而不是他人眼中提供角色化服务的你。我想苏格拉底那句,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活的,审视对象大抵就是去除 学生、子女等角色后那个内心深处完整的自己吧。
之前我曾被问到,我的数学老师是谁?很尴尬,当时我并没有能够答上来,主要原因当然在我。另一方面也反应出了如果老师只是每天循规蹈矩的提供一种角色化的服务——讲课是很难给学生留下印象的,因为这个服务谁都可以替代。想象一下你对你家小区值班警察有没有什么认识就知道啦。但事实却是咱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这种角色化的教育,把我们打造成社会所需要的存在。因为分工产生效率嘛,把大家都在往一个模子里塑造,也好管理。
这一点我在上了大学之后感受颇深,大学之前我貌似都是始终在以一个面孔对待生活;但现在身上明显已有了一些"官话"的痕迹。可以想象的到,这个痕迹只会越来越深,大家都不可避免的在趋同与此同时伴随的还有专业化,职业化的头衔,都在以一种类似的速度与方式那样转。渐行渐远,于是真实的自己不断被掩盖,我们对自己也越来越陌生。以至于到了最后,我们只能在最亲近的人面前展露出那不为外界所知晓的一面又一面。兴许这就是《小王子》当初风靡一时的原因,唤醒了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也最真的自己。
一方面是人性的力量,每个人渴望表达展现出真实的自己,另一方面则是我们也不认为生活就是朝九晚五的一种生活模式,还有爱、美与希望,都需要我们感受认识到真实的那个自己开始,奇年之后,时间,地点景色也许我们全都忘记啦,但那种心灵受到触动的那份感觉,却无论如何也忘怀不了。或许这就是我们人生延续的价值所在,而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我们从希腊德尔斐神庙门楣上的铭言——认识了解你自己开始。
我不敢说写作就能够让你认清自己,但持续写作一定可以让你不断加深你对自己的了解。因为持续的写作必然要求你持续的输入,持续的思考,而思考再到文字的生成说到底就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问的多啦,谈的久啦,答案自会在你心底逐渐明了,清晰。仅仅一年前,我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子,但一年间断性的写作,已经让我明显感觉到了自己的变化,虽有迷茫但此刻已经找到了些方向,明白了接下来我要做并做好那些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