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歌 / maoge1965
有一点值得重视的是,
我们无需走进深山老林或者寺庙佛堂,
或者是一些专门设计出来的房间进行冥想。
这种离开此处而到别处的冥想,恰好背离冥想的方向的。
冥想如果不和我们日常生活发生紧密的关系,
冥想就会一方面失去根基,一方面失去回应的力量。
冥想是未来更好地帮助我们开始新的生活,
这个新的生活依然是在原来的地方,
在一日三餐之中,
唯一的变化就是我们改变了自己的思想和看法。
我喜欢站在别人的立场来看自己,
喜欢站在远处来看自己,
喜欢站在高处来看自己,
不管站在哪里,
你的双脚依然站在你自己的现实生活中。
也就是说,
我更喜欢站在自己的立场来看自己。
这种稳定性可以确保我们有一个中心。
显然,清洁和烹饪并非生活的全部,
我更愿意我们每一个人就此而拓展我们的生活内容。
尼采和梭罗,以及玛丽·奥利佛,还有村上春树,
都喜欢走路和散步,正是在走路的过程中,
他们获得了哲学思考和领略了诗歌的精髓,
没有比生活自身更适合我们冥想了。
这是唯一的来去自由的所在,
所以,寺庙弟子从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砍柴挑水都成为了觉醒人生的重要途径。
如果你一直喜欢做清洁,
你就把清洁作为冥想的所在;
如果你一直热爱烹饪,
你就把烹饪作为冥想的所在。
若干你喜欢骑行,你喜欢徒步,你喜欢写作,
你就把骑行徒步和写作当做冥想的所在。
你不需要离开你的生活区冥想,
从来没有这样的冥想。
我曾推荐《再活一次》这本关于写作的经典作品,
其中一个原因是作者自己就是作家,
正是通过写作实践的领悟,
她获得了关于写作和人生的真实理解,
虽然这个理解的过程将会发生变化,持续一生。
任何一个人只要阅读《再活一次》,
哪怕他从来都没有拿起笔来写作,都会跃跃欲试,
因为丰腴的生活一直召唤着我们对生活本身保持敬畏和深度体验。
通过写作可以再活一次,
通过写作可以使得日常生活充满灵性的光芒和愉悦的人生色彩,
这实在太令人兴奋了。
我也曾经说过一句:
日常生活的秩序,就是天堂的秩序。
这是我从疫情期间深刻领悟的,由此,
我们会更加珍惜此刻,seize the moment,会彼此鼓励,
会懂得放缓生命的行程将有利于我们学习全部的人生课程。
我们并非为了结业来完成这一趟人生之旅的。
没有人会愿意像基辛格一样:
在速度时代,旅游也变了味儿。我们都成了基辛格,从一朵花掠向另一朵花,来去匆匆,顾不上体验当下的滋味。
这是E· B·怀特说的。我深以为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