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说:“你用诗和远方和苟且辩论,最终是输的。”
我听到这句话尤其敏感,我知道那种被现实狠狠击打以后所带来的挫败感。
这也是我现在为什么讨厌失败和内心脆弱的原因吧。
我想每一个坚强的人或多或少内心已经变硬了,他再也不会相信真的会有人愿意一直守护他,他一般来说看到流浪街头的猫咪和狗,都不愿意再去关注。他再看到流浪的乞丐会下意识判断那是真的还是假的。
如果有人帮忙,他再也不会像当初那样像傻逼一样,“来,抽我的血,全部抽完都没事。”我最喜欢活着里边的有庆了,多么年少天真,多么无知而愿意奉献啊。
可是,可是在现实面前,那个曾经热情似火的男孩要熄灭了。
他曾经信奉“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现在居然会说出“不要轻易对别人好”的灰色叹息。
偏题了,我要说的是诗和远方和苟且之间的关系。
我曾经有一个文学梦,想要回溯我的过去,然后用着玄幻小说的论调,去塑造一个孤独的小男孩走过他的小学,中学,之后来到大学,对待自己的家庭,对待自己的社会,用我那对于网文小说的玄幻世界勾勒,只是勾勒到中学就戛然而止。
因为我的出发点是什么,我的出发点是为了赚钱,可是发现我根本没什么读者。
我于是冷淡了,写了十几万字的草稿堆在垃圾堆里边,我的梦支离破碎。
我有一个文学梦,我也时常投稿,也经常习惯性被拒,被拒绝以后好要伤心好多天,总觉得原来我喜欢的事情,原来我的诗和远方竟然连我的一顿早饭都赚买不到。
我失落失望甚至失掉所有方向。所以我立刻明白诗和远方到底是战胜不了苟且。
我必须得做一些我不太愿意做的事情。
高薪不喜欢的工作和低薪喜欢的工作。我只能选择前者。
这个世界上喜欢文学的大概是什么呢?
我的能力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我的文字充满了情绪,却没有结构,我的文字充满了感性,却没有理性。最终漫无目的。
看我文字的人不知道我想写什么,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
如今我反而不执着于写作,写作不过是我一种整理思绪的手段。
我也不在乎有没有人看,这本身就是给我自己看的。
至于小说的创作。我还是想回溯。
回溯我的过去,知来者然知去者。
在思维的乱墙中一次次拾起砖瓦,没有人陪我,就自己和自己的思绪相守。
那些我爱的我恨的我不愿成为的。
那些我装的我演的我假笑的。
我一点点描述,我一点点生活。
苟且就是远方,远方就是苟且。
无所谓苟且就不要远方,你也可以先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 最起码有自己房子,有自己的车子,有自己的存款,然后看到安稳的样子,在某个狂风暴雨或者阳光明媚的日子,拿一笔钱去做你喜欢做的事情,去见你喜爱的人。
这一切要等你修行好,明白什么苟且,什么是诗和远方以后才能明白。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