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拾梦园忘忧社我的日更计划
读书笔记: 《乌合之众》2——读译序(上)

读书笔记: 《乌合之众》2——读译序(上)

作者: 陈拾肆儿 | 来源:发表于2019-03-20 19:38 被阅读133次
    读书笔记: 《乌合之众》2——读译序(上)

    闻有吏虽乱而有独善之民,不闻有乱民而有独治之吏。———《韩非子·外储说》

    人们似乎热爱自由,其实只是痛恨主子。———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世人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迷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之时,他们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这样的时刻使我们感到,历史是喜欢开怀大笑的。———昆德拉:《玩笑》

    群体社会的研究是由于平等人权和参与扩大的主张开始的。

    译序中冯克利教授写到:历史中的好汉(或枭雄)与帮手的学术地位,是非常不平等的。这种情况一直继续到民主时代的到来。曼海姆在他去世前一篇讨论世俗化过程中“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民主”的未竟稿中提到:中世纪晚期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民众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的潜移默化进程是受民俗、艺术、建筑等方面变化的影响,其中最显著的结果就是各种偶像与建立在血统基础上的世俗王权,逐渐被平等人权和参与扩大的主张所消解。权威合法性的角色由血统身份、君权神授、奉天承运等方面转向群众,这时群众才真正成了前台的主角。

    1、被遗忘了的勒庞

    本书被重视的原因

    群众作为主角,在近代政治制度变迁中产生各种群众领袖挾民意而行独裁的副作用。群众的民主权利在没有宪政约束下容易转变成反面、暴虐的权利,在许多思想家因此产生忧心忡忡时,勒庞写下的一系列社会心理学著作正应时局,所以受到重视。

    其余著作

    《各民族进化的心理学规律》(1894)、《社会主义心理学》(1898)、《法国大革命和革命心理学》(1912)、《战争心理学》(1916)。

    思想倾向及外界评价

    芝加哥大学社会心理学的开山乔治·米德在《美国社会杂志》中评价勒庞的思想时曾说:“勒庞时这样一批法国人中的一员,他对自己民族的文明几乎已经感到绝望,只有昂格鲁-萨克逊民族的个人主义,使他看到了未来社会的唯一希望。”从米德话中可以看出勒庞具有昂格鲁-萨克逊情节。

    美国社会心理学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奥尔波特在《社会心理学手册》一书中对勒庞也有着极高的评价“在社会心理学这个领域已经写出 著作当中,最有影响者,也许非勒庞的《乌合之众》莫属。”

    罗伯特·莫顿在为此书所写的长篇序言中说:“反对者可以驳斥勒庞 言论,但是他们不能对它视而不见······这正是勒庞此书的主要功绩所在:他几乎从头到尾表现出一种对重要问题的敏感性。······只有在极少数思想家中,才能看到这种不断发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的本领。对于社会心理学家以及所有思考自己社会的人,勒庞的著作所关注的问题,几乎无一例外地注定会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

    2、勒庞研究的两个起点

    勒庞“群体研究”在后世享有持久影响的原因是因为他研究针对的社会背景现在仍然存在,他在研究的时候有两个出发点。

    一、“群体的时代”表现在观念变迁上

    勒庞认为,有两个互为表里的基本因素,是引发传统社会进入现代转型的主要原因,即传统的宗教、政治及社会信仰的毁灭,和技术发明给工业生产带来的巨变。

    在持有保守主义和精英主义立场在勒庞看来,这个“群体的时代”表现在观念变迁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民主和社会主义观念的广泛普及,让他感到深深的恐惧。

    二、某种程度上的种族主义

    部分学者由于勒庞在“种族特性”的言论认为他是种族主义者,他认为“遗传赋予每个种族中的每个人以某些共同特征,这些特征加在一起,便构成了这个种族的气质”。但勒庞在建立群体心理学理论的种族概念,却没有很多“科学人类学”中的生物学色彩。他更多地把种族看作一个“历史的”和“文化的”概念。

    译者认为,读过勒庞的书后,我们也许会更倾向于认为,勒庞有着某种种族主义倾向的文化立场,因为正是它有礼地刺激了勒庞的群体心理学研究。

    3、低劣的群体心态

    勒庞在对若干重大历史事变(尤其是法国大革命)和发生地周围的一些事实观察后认为不管什么种族,在其中的个体为了行动的目的而聚集成一个“心理学的群体”时,除了原有的种族特征之外,他们还表现出一些新的心理特征,这些特征有时与种族特征颇为不同。群体行为中那些同个人行为心理学十分不同的特点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概括答题如下:

    首先,群体中的个人会表现出明显的从众心理。勒庞称之为“群体精神统一性的心理学定律”,这种精神统一性的倾向,造成了一些重要后果,如教条主义、偏执、人多势众不可战胜的感觉,以及责任意识的放弃。“群体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提供给他们的各种意见、想法和信念,他们或者全盘接受,或者一概拒绝;将其视为绝对真理或绝对谬论。”

    勒庞观察到另一条心理规律“约束个人的道德和社会机制在狂热的群体中失去效力”。群体倾向于把十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口号式的简单观念。他们总是倾向于给自己的理想和偏执赋予十分专横的性质。“个人可以接受矛盾、进行讨论,群体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如果遭遇反对者,会产生暴力现象对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 《乌合之众》2——读译序(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dat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