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对于日本人而言,将一件平凡的小事十几年下来一以贯之,也就成为了哲学。对于村上春树而言,跑步是这样;对于谷口次郎来说,吃,也是这样。
最近在当当网上买了一本谷口次郎的《孤独的美食家》,而我恰恰几乎是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给读完的,因此,看着书中那些陌生而遥远的菜名,如“鳗鱼盖饭”“章鱼烧”等,好像香味都能够透过薄薄的纸张飘散出来。
这本书中所描写的,就是一个日本的上班族,在每天下班的时候,走在路上,看着街道旁边形形色色的饭店,随意走进一家饭店吃饭的故事。每一章都是一个单独的故事,然后配上一份或者两份单独的菜名。虽然名为美食,但是实际上同我们平日里吃的那些食物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圆桌派有一期节目中,国内有名的吃货陈晓卿就说道:“一个人吃饭其实也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
的确啊,我第一次寻觅到所谓的自由,就是初中,一个人在外面吃着盖浇饭的时候。母亲有事外出,给了我一个礼拜的生活费,那一段时间,我每天都不用回家吃饭,可以在外面自由地走进一家店里,点一份木须茄子或者是青椒肉丝,亦或是再多走几步,到街角的那家桥头面馆来一碗牛肉拉面。从那一刻起,我便意识到了自己拥有选择的权利,同时也要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饭菜不好吃)。而懂得权利与权利背后的责任,也正是一个人真正开始长大、开始变得独立的前兆。
你是否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外出吃饭的情景以及自己的心情呢?我想大多数人在第一次跨出自己独立的一步时,心中一定是万分的激动的。但是久而久之,随着年龄增长,自己外出读书、工作,这种独立的喜悦会渐渐习惯,视为平常。到那时,比起一顿饕餮盛宴,你或许更喜欢回家吃饭质朴的温馨。
而这本书中的主人公则好像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一样,好像每一次外出吃饭时,都能够找到最初时的热情。跟随着谷口次郎的漫画,你似乎也找回了那个曾经无数次憧憬外面的世界,然后终于有一天怀揣着兴奋地心情,坐在小饭店里,兴冲冲念着菜单的自己。
假期的时候,父亲总会带着我去参加他那个年龄段朋友们的饭局,从我接触过的形形色色的中年人来看,大家似乎觉得在饭桌上刻意地去称赞食物是一件不礼貌的事情。在学校,同龄的朋友们一起吃饭,大家少了拘束,都会情不自禁地看着手机,好像吃饭只是人作为一个机器的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程序一样。其实从吃这个方面上,也能够看得到我们国家的发展到了一种怎样的程度。虽然这些年很多人都有钱了,吃起东西来也是五花八门,比如猴头、三吱儿、铁板甲鱼等以前从来都没有听说过的菜名,人们可能并非是喜欢食物,而是享受虐杀动物的快感,还有稀少的食材才能够满足自己虚无的优越感。真的要说尊重食物,这么做虽然说不能是背道而驰,但也是相距甚远。
前一阵子,随着日本的《深夜食堂》大受好评之后,中国的制片人也推出了本土的《深夜食堂》,不过在你看过了日版的《深夜食堂》之后,你就会觉得日版的故事已经足够的圆满,以至于不会再对任何版本的《深夜食堂》有期待了。在日版的《深夜食堂》里面,食物不仅仅是食物,它或许会是一段难以忘怀的过去,就像是鸡蛋烧于小寿叔,而红色小肠于小龙一样。就比如我,也会时常想到初中每天上早自习之前,吃着滚烫的拉面驱赶睡意的早晨。
而国内翻拍的《深夜食堂》呢,居酒屋和人物造型几乎都是照搬照抄,乡愁一旦离开了适宜它生长的土地之后就会显得不伦不类。所以国产版的鱼松饭只能是鱼松饭,红香肠也只能是红香肠,至于泡面,只能让人觉得反胃。
日本人是一个极其具有匠人精神的民族,他们对待每一件小事都极其认真,比如细致入微的日式设计无印良品风靡全球;比如日本人在手磨咖啡上的造诣也是无人能出其右。就拿吃来说,村上春树无数次在小说中提及“食欲是一种类似于缺憾的感觉”,而《孤独的美食家》的作者久住昌之说“进食的过程,正是一种缺憾感被填满的过程,所以在吃东西的时候,我们应当心怀感恩”。
当然,我们不必太过于郑重其事,认为吃是一件无比神圣的事情。但是我们至少可以从日本人的身上得到一些启示,那就是认真地对待生活,从吃饭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