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Artademie艺术史历史有意思
日艺 | 19.09.18《新闻记者西尔维亚·冯·哈尔登的画像》

日艺 | 19.09.18《新闻记者西尔维亚·冯·哈尔登的画像》

作者: Artademie艺术派 | 来源:发表于2019-10-02 17:03 被阅读0次

    奥托·迪克斯

    《新闻记者西尔维亚·冯·哈尔登的画像》

    1926年

    121 × 89 cm

    现藏于巴黎蓬皮杜当代艺术中心

     “我走进他的工作室,没说话便坐在雕花椅上,交叉着腿,点燃一支烟,另一只手自然倚靠椅背。他过来将一个高脚杯和烟匣放在面前的大理石桌上……”多年后的西尔维亚·冯·哈尔登(Sylvia von Harden)仍记得还有在这一天之前,与她在街上偶遇的奥托·迪克斯(Otto Dix)对自己大喊:“我要画你!我要画你!”

    奥托在1926年以女记者西尔维亚为模特创作了这副怪异的画像:朴素得粉红色背景前,坐着一位酷似男人的女人。她的手指细长,骨节突出;她的头发很短,脸颊呈三角形,下巴冒尖;她的鼻梁呈山脊状,左右则是黑眼圈浓重如泥潭的双眼。以流动线条著称的“新艺术”风格桌椅在此也顺从着女人僵硬的几何风格,画面整体呈现出不安。

    奥托的一生中不断试验着各种艺术风格:立体主义、德国表现主义、达达主义以及1920年代中期的新即物主义……新即物主义(Neue Sachlichkeit,亦称新客观主义)艺术家们无视艺术形式的美感,试图以不带有情感波动的冷酷笔触描绘所处的时代。

    一战过后,部分德国女性开始走出陈规旧习,跟随一种史无前例的“男孩子”风潮——她们留短发、缩短裙子长度、抽烟、打网球,做着以往男人从事的工作——正如画中的西尔维亚——记者。

    尽管人物的原型是一位女性,却在这里被赋予了巨大的骨架。除去衣物与妆容,其姿态十分男性化。同时人物又被描绘得痀偻,在暗淡苍白肤色的衬托下,显得脆弱无力,不禁让人想起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那些吸入德军释放的有毒气体,面露苍白面孔的濒死士兵。尽管战后一部分德国上流暂时遁入了一种另类奢靡的生活方式,但社会上仍游荡着大量贫民:工人、妓女、因参战而残疾的老兵……奥托在此持有一种对人物性别模糊不清的态度来代指民众整体,精确表现了1920年代的德国社会近乎病态的精神状态。

         MORE IS COMING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艺 | 19.09.18《新闻记者西尔维亚·冯·哈尔登的画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dkr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