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的反思:
不追求成为人群中的焦点,不争做第一,平心静气的进行与人的平等的正常交流,同时让每个人都充分有展现和被肯定的机会。
不装,不作,做个自然人。
如果时时刻刻争第一,那么,这种目标无论实现与否,最终都会给自己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或者伤害。
如果目标没有实现,觉得没能给他们展现一个完美的自己,就会怕别人给自己的评价不够好,怕被贴非良性标签。就容易产生焦虑,容易挫败感,容易自卑,从而逐渐导致社交恐惧倾向,这个是社交中很多人会感受到的不舒服的原因。
如果实现了,后果也很麻烦: 第一种情况,你得承担起掌控整个局面的人,你得顾及每一个人的感受。你还得操整个社交进度的心,经常这样,最终你会很累,,很累,,。
第二种情况:一个人太过张扬的表现会让很多人显得黯然失色,每个人都有被肯定的需求,一个人不应该让自己的光芒遮掩了其他们的光芒,使其他人自身依赖的优越感消散,给他们带来微妙的耻辱感,或者说让很多平常心清净心的人也受到干扰。
微信朋友圈的现象典型反应出,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关注,每个人都渴望被肯定,
网络上,每个人都希望给他人塑造一个优秀乐观善良幽默的自己,或者尽力去修复弥补自己觉得不太满意的形象。
这种行为动机在我看来是充分可以肯定的,而不能简单的定义为"虚荣或虚伪"。人类终归是社会性动物,也是感情动物。前者决定了人需要有归属感,后者让人们渴求真实感情的滋润。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每个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被接纳是出于本能决定的,是完全应该给予肯定的。
但是在线下社交场所,尤其是半熟不熟的人很多的场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面对面的交流让一切在线上可以进行的形象维护机制瞬间崩溃,暴露在社交场合中的人们没有机会再能有效的""装饰""自己的实力,但此时每个人渴求被肯定的动机却没有更加强烈,所以 这两种矛盾的斗争就在每一个社交场合上演了,这个时候,如果你是一个成功成为圈子焦点的人,或者说亮点第一以及唯一的人,那么,其他人就会显得黯然失色,如果都是男同胞还可以接受,如果有了女同胞在场,那么无数人的脸上都会""挂不住",因为很多人会因为你的"大放异彩"而显的比较笨拙和无趣。
想起有一位著名新闻认识给他儿子说的话:如果考试成绩第一,就打断他的腿。以前不理解这句话,现在觉得对孩子的成长很有益处。当一个人时时刻刻想着争第一的时候,那么他就无时无刻不充满着竞争意识,视身边无数人为竞争对手,最终导致心理上始终敌意满满,这样下去怎么可能会培养出一个健康健全的身心呢。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的一句话,也很有感触:➡️"很多人有个误区,总以为挤垮了谁,超越了谁,整死了谁,就是成功。 然而事实上,一个真正的强者,不是看他摆平了多少人,而要看他帮助了多少人,凝聚了多少人,影响了多少人,成就了多少人! 未来世界,一定不会属于一群面目狰狞,内心尔虞我诈的人,而是属于一群善良,共享,快乐,拥有正能量,帮助别人,以诚相待, 懂得感恩的人。"
(这段是摘录)
如果从小就培养孩子处处竞争的意识,就意味着让孩子把周围以及整个社会都看成是斗争的场所,从而 不再感受到 爱 温情 等实际上最最重要的东西。
所以,追求优秀是值得鼓励的,但是在自己的所处的大圈子里时刻追求第一会给自己带来太多不好的东西。
当只追求优秀,而不把第一作为追求时,你的注意力不会再放在周边被你视为"竞争对手"的人身上,而是仅仅专注于自身的完善,一心一意的踏实埋头做自己的事情。你也不再需要在社交场合时时抢着说话来刻意展现自己,或者 弥补自己以往形象的瑕疵。你不会那么累。
同时,周围优秀的人反而成了你的榜样,你的目的不再是超过他们,而是欣赏和学习他们的优点,让自己也逐渐变得优秀,同时,因为你不把他们视为竞争对手,你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朋友,也会感受越来越多真挚的感情。
以上种种都会让你的"不舒服感"得到很大的缓解。
今天还看到一句话:光追求靠言语上胜过他人还是缺少足够的力量,做事情出的成果才是一个人硬实力的最有力的说服力,想想你身边那些默默做事但又少言寡语的人吧,他们可能才是最让人喜欢接近的。
所以,不必在言语上劳神费思,多多踏实专注做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