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图‖琴心劍胆
琴心剑胆摄于那日斯台(一)
那日斯台松树坡
乌兰沟断绕白河
大青山脉遥相对
南临西拉沐沦河
琴心剑胆摄于那日斯台密绿大坝东南麓
史前开窑势蓬勃
历劫几多洛阳铲
埋没恁多真传说
琴心剑胆摄于那日斯台布和朝鲁和丹巴
父子质朴品优卓
一九七九献藏宝
博物馆藏品丰博
网图侵删致谢拍摄者依言照说按线索
考古队员始拓掘
流域文明渊源远
那日斯台遗存多
网图侵删致谢拍摄者石耜石斧石盘磨
石猪石镞石纺梭
石棒石罐石人面
巫觋作法舞神傩
网图侵删致谢拍摄者 网图侵删致谢拍摄者红陶彩陶夹砂陶
纺轮纺瓜罐瓮钵
涡弦网条回之字
斜菱三角饰纹多
网图侵删致谢拍摄者玉龙玉鸮玉蚕璧
玉珮玉鱼玉勾磨
识玉制玉尚玉早
以玉为尊精雕琢
网图侵删致谢拍摄者 网图侵删致谢拍摄者红山文化群聚落
西拉查干两川河
文明曙光那斯台
保护遗址人有责
(二)
琴心剑胆摄于那日斯台满坡松树无从觅
卷地哀风纵悲歌
当年林密生灵悦
今朝草稀黄沙多
琴心剑胆摄于那日斯台乱垦乱牧乱砍斫
终致沙化难返折
风起沙扬扑人面
风停四处见荒坡
琴心剑胆摄于那日斯台人杰地灵不复再
天怒地怨何时歇
破坏生态反掌易
恢复丝毫总难得
琴心剑胆摄于那日斯台疮痍满目怅环顾
半坡惟见榆独棵
兀自摇头兀自叹
如控如诉颤枝柯
琴心剑胆摄于那日斯台 琴心剑胆摄于那日斯台还我富饶美丽河
还我浓荫绿满坡
还我风调雨畅顺
还我遍地花果多
琴心剑胆摄于那日斯台 琴心剑胆摄于那日斯台还我野雉穿林过
还我千里松林坡
还我茵茵绿草地
还我聚落美城郭
琴心剑胆摄于那日斯台琴心剑胆摄于那日斯台
一抔黄沙一抔叹
指间残留绿梦柯
愿祈人畏自然道
重拾塞外美山河
(图片摄于20170429 文于20170531–0601)
琴心剑胆摄于那日斯台 琴心剑胆摄于那日斯台琴心剑胆摄于那日斯台
(馆藏石器玉器等图片下载自网络,以下文字内容源自那日斯台遗址碑文介绍及网络)
琴心剑胆摄于那日斯台
那日斯台为蒙古语,意为"松树坡"。
那日斯台遗址在巴彦汉苏木境内,巴彦汉山东麓余脉密绿大坝南侧,查干沐沦河的西岸,南距西拉沐沦河约14公里,遗址东部是台地,西部是坡地,中间被宽约100米的乌兰沟隔断,东侧遗址现为民宅,由于风沙侵蚀,植被破坏,文化层被严重扰乱,陶片、石器等暴露于整个台地之上,遗址东北侧的斜坡上有七八处清晰可辨的窑址。
整个遗址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长约1000米,总暴露面积约150万平方米。从地表观察,房址有圆形、略呈方形和长方形几种。
1969年春天,在一次大雨过后的早晨,巴林右旗那日斯台村的布和朝鲁在出去放牛的时候,不经意间,在一个坡地上捡着了一个玉器。为这个发现所激动的他,连忙赶回家去拿了一把二齿钩,再跑回发现玉器的坡地上挖了起来。不大的工夫,他就挖出了不少玉器。布和朝鲁的父亲丹巴,是那日斯台村的党支部书记,他把布和朝鲁挖到的玉器装在一个特制的布袋里,锁进了家里的大木箱子。一天,一个文物贩子趁着丹巴书记到北京看病的时候,来到那斯台,找到了布和朝鲁,想出大价钱购买他挖到的那些玉器。但是,文物贩子没有如愿。
1979年,巴林右旗文化馆馆长韩仁信和文物组工作人员青格勒到丹巴家里,动员丹巴把玉蚕、玉鸮和几十个玉珠等玉器捐献出来,这些玉器现在被精心收藏在巴林右旗博物馆,成为研究红山文化的珍贵文物。
正是因为这一线索,那日斯台遗址得以被系统挖掘,并因出土了众多红山文化玉器而闻名于世,被称为“人类文明第一道曙光”。
几年来,在遗址上采集和征集的主要有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陶器中有彩陶为饰黑红两种颜色,多为高颈罐和钵,其他有斜口器、三足鼎、豆壶等。
石器有打制、磨制和细石器三种,主要有柳叶形石耜、亚腰石犁、桂叶形双孔石刀、梯形石斧、梭形石凿、小梯形石锛、石磨盘等。细石器有平底、凹底三角形石镞、指甲形双刮削器等。石刻器有石人、石猪、石鸟玦、石杯和石罐。
玉雕器主要有龙形玉、鸟、鸮、蚕、鱼、人形玉器、勾云形佩、斧、璜、兽首三孔器、三联璧、纺瓜、饰件、珠饰、坠饰、玉管、玉锥、玉棒、玉匕形器等。
那日斯台新石器时代遗址是迄今西拉沐沦河以北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原始文化遗存之一。1992年6月,该遗址被列入赤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