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一个下午,我站在院子里看着各式各样的“共享单车”,开始思考,我究竟要购买哪种“共享单车”的月卡?这些单车看起来似乎都差不多啊,只有颜色和车架形状的区别。
接着,一个问题在我脑中浮现:
“是谁把自行车设计成这么多不同的款式和形状?”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冷门的、不被大多数人在意的问题,逐渐在我脑中萌生发芽,那时候的我还远远没有意识到,就在那个夏天、那个午后,这样一个不经意的思考,竟然在之后……
……
……
浪费了我几十个小时。
那一年,“共享单车”席卷大部分城市,各种自行车类型琳琅满目:摩拜单车、ofo小黄车、小鸣单车、小蓝单车、1步单车、黑鸟单车等等。到底要选择哪一款“共享单车”呢?我得好好考虑考虑。
通过搜集数据,我发现用户在面临众多共享单车选择的时候,重点考虑的因素是“省力与否”。
数据来源:BigData-Research的确,大数据诚不欺我,骑行的舒适度也是我最关心的,我曾经免费骑过一个刹车被抱死的共享单车,顽强地坚持15分钟后,我的内裤竟然没有一寸是干燥的。
那是否省力和什么有关系呢?我开始在网上查找相关的知识。
原来大佬们已经研究过这个问题了,现代单车的车架设计考虑的是“人体工程学”,听起来合理,高级,上流。
冯潇潇.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新型自行车设计[D]. 华北电力大学, 2016.也就是说,在不考虑刹车被抱死的前提下,骑车是否省力主要看自行车的设计是否满足人体工程学。适宜的骑姿可以防止骑行过程中的人体关节疲劳不适,骑姿设计是自行车车架设计的主导因素,可以采用实验实测和多体动力学模拟的方式研究,得到最优骑姿(目标函数:肌肉疲劳损伤程度最小)。
骑姿主要由“车把”、“鞍座”和“曲柄(踏板儿)中轴”的相对位置来确定。
不同的研究中,大佬们纷纷给出了他们认为的这三者的最优“相对位置”关系范围(和骑行者身高有关)。
拿到这些宝贵的试验数据后,我立刻将自己的身高(跳起来一米八)带入到公式中,推算得到了最适合我的单车尺寸范围,兴奋地拿着卷尺下楼了。
根据初步筛选,我最终打算在“摩拜”和“ofo小黄”里面抉择。于是我测量了两种单车的尺寸。
把测量的结果带入到大佬的公式中,我要看看到底哪一种车型对我而言才是从“人体工程学”角度的最优选择。(兴奋!)
拿到结果的那一刻,我懵了……
……
……
两种车架的区别不大,均落在合理范围内,也就是说:摩拜单车和ofo小黄车的车架设计,从人体工程学角度来看均符合舒适骑行,减缓疲劳的尺寸要求。
完了,这下彻底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了。看来这些共享单车的设计者果然有点东西的,不会这么简单就让我找到破绽!
于是,我开始研究车架形状:不同的自行车,车架的形状不同,除了提升品牌辨识度以外,车架的设计有依据吗?我得仔细研究研究。
看看自行车的车架演化历史,会不会有点思路?
……
……
打扰了。
走投无路之际,我打算从“结构力学”角度做个优化看看到底哪款“共享单车”的车架形状更合理。
于是,从一些大佬的论文里面,我搞到了车架荷载组合的考虑方法。
杨林, 嵇传高. 关于载重自行车车架优化设计的研究[J]. 中国自行车, 1988(4):39-43.接着,我把车架部分提取出来,假设车架的初始状态是一整块儿材料板,对材料板施加上面搜集到的荷载组合,并在把手、鞍座和脚踏板儿的地方定义边界条件约束住,采用密度法进行二维拓扑优化。原理就是寻找材料在这个空间中的最佳分布,我倒要看看,一整块材料板中到底哪部分材料的存在是有意义的,划水的部分全部删除掉。
优化开始!!
初始形状 Stage I Stage II Stage III不会吧!不会吧!!!
这难道就是“陸上で最強の自転車”的车架????
但……怎么是一颗平行四边形?
我特意下楼看了一眼我老爹的28圈儿祖传自行车:
如果不考虑“鞍座”的那根支撑杆,好像没毛病!?
再看看共享单车的车架!!
诶?不是平行四边形啊?咋回事儿?
哦哦,是不是要考虑上下车的方便,所以要把最顶上的横杆去掉,方便跨腿啊?
行吧行吧,那就给挖空了再优化试试:
优化结果形状和自行车形状对比,嗯,好像差不多呀!
……(尴尬)
……(假装思索)
……(努力寻找一个说辞)
……
诶?摩拜单车,你后轮中心到鞍座之间怎么没有杆件啊???优化结果来看这里需要有一根的啊!!你看看人家ofo小黄车都有的!!
后记:
最后,我还是选择了摩拜单车。
因为那天刚好有活动,月卡免费。
- End -
作者 | 光年Lightyear
喜欢就关注我们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