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1日,走进焕然一新的山东省博物馆,看到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图片,尤其是看到中共中央号召开展学习宣传张海迪的活动图片,特别震撼心灵,再一次的感悟崇高,感怀美好。
中共中央号召开展学习宣传张海迪活动的图片张海迪,小时候因患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从那时起,便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她却发奋学习,读完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以及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她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2002年,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问世。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宣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的故事。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1991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开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她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询本身当做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了一条道路。
多年来她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她还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和孩子们捐款。她积极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张海迪说:“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给人间。”她怀着这样的理想,以非凡的毅力学习和工作,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赞歌。
“活着,就要为人民做事。”张海迪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