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对平常心的解释是对自己做任何事的成功和失败的概率有准确的预测。既积极主动,尽力而为,又顺其自然,不苛求事事完美,有从容淡定的自信心。
佛法所指的平常心是在一切环境当中不起分别执着(一相三昧),在一切行为当中不起分别执着(一行三昧)。“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
《菜根谭》云:“浓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真正的美味是清淡平和的,杰出的人德行完美,能够保持平常心,其行为举止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
平常心不仅仅是道的体现,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平常心,写作更需要平常心。
年轻时候,精力旺盛,好高骛远,刚开始写作时,或者做其他事情,心总是不平常的,难以平静的。有远大志向和抱负,有极高目标和追求,有对想象中的成功、名利、地位等等极度羡慕、渴望和向往。
写作时考虑的因素非常多,考虑写作手法和表现技巧,考虑物质利益,考虑别人的好恶和眼光,考虑阅读量,点击率,毁和誉。总之,想的太多,而且很多与写作无关,都是自己的多心、妄念和烦恼,像许多无形的枷锁束缚住头脑思想,限制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余秋雨先生称之为“构思过度”。克里希那穆提说,世上最难的事之一,就是单纯地去看一件事。我们的心智太过于复杂,早已失去了单纯的特质。(《重新认识你自己》)
年轻时没有阅历,许多事情都没有体验,读书有限,思考当然没有高度、广度和深度,只能玩优美的辞藻,引用许多已经被无数人引用过的别人的故事、社会新闻和名人名言,得出一些人所共知的大道理,明眼人一读,就感觉千篇一律,学生腔,八股文,华而不实,幼稚可笑。
但是这个阶段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谁也绕不过。害怕别人嘲笑,裹足不前,不敢尝试,就无法成熟。没有年轻时候的幼稚、浅薄、孤陋,就没有中年和老年以后的稳重、深刻、博大。所以写不好、写不精彩很正常,不要不好意思,不要自卑气馁,要勤写,天天写,坚持写,十年就可以有大成功。
写作和其他任何事情一样,比的是脸皮厚、耐力和坚持,除此之外,没有捷径。
大部分人都会半途而废,因为怀疑,不自信,懒惰,吃不了苦,受不了委屈讽刺打击。愿意放弃的还人总能给自己找出各种貌似合情合理的借口和理由。
但是坚持下去的人不需要理由,因为热爱,因为绝境无可选择,没有退路,成功都是被逼出来的,有退路的人不可能成功。
写作需要技法,需要长时间的磨练提高。还需要心态、格局和境界。中年以后,随着经历的丰富,看到人生的无常和限度,虚无和缥缈,少了许多焦急、妄想、随波逐流,多了许多平淡心和平常心,淡泊从容,豁达大度。因此写作没有了功利心,虚荣心,不考虑成功或者失败,不考虑好或者坏,不考虑别人喜欢或者不喜欢。只是和自己对话,探索自己,认识自己,为自己排毒,为自己疗伤,注重过程,不在意结果。
不论做任何事情,达到这样的境界,已经是做而无做,无为而无不为,无用而有大用。超越成功和失败的概念,超越好与坏的观念,超越是与非的观念,才是真正的大成就,才是至人、真人、神人和圣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