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时代变迁,家庭形态与社会环境的改变,造成大家对孩子的保护越来越多,对孩子的身体活动限制也越来越多,所以,孩子的感觉统合发展几乎都得不到完全的开发,每个孩子都或多或少有些感觉统合失调的现象(成人也是如此)。
我们经常会在日常生活中看见一些奇怪的现象。例如:在饭店吃饭时,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个成年人用筷子夹热豆腐,一不小心极烫的热豆腐掉手背上了,她都不会把豆腐甩掉,呆呆的好久才反应过来,而那时手已经烫起泡了。
我们也可能会看到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开会的时候不小心打翻了水杯,旁边的人赶紧把水杯移开,拿纸巾把水吸干,打翻水的人却呆呆站着,不知道该如何反应,事情处理完之后也不懂得向帮忙的人道一声谢。
有时候我们会看到孩子在小区里玩,手上的玩具被抢了,呆呆地没反应,也不懂指挥我们的手把玩具抱好。
有时候我们会看到前面有人一边跑一边叫你,等他跑过来的时候却发现他根本控制不了自己的身体,明明看到你了,还直直地撞上来。
遇到危险的时候,本来是听到声音“危险!快走开呀!”就立刻要跑,可是这个声音传进大脑慢,大脑接收得也慢,就不会跑,那么危险就会降临在自己身上。
上面所说的这些现象,其实就是在感觉统合过程中(感觉信息输入——大脑对信息进行整合、决策——大脑指挥身体做出相应的反应或行动)信息进入、整合、或输出的环节有不通畅,这就是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失调是指个人无法将环境中所接触到的各种感觉刺激加以辨别、组织、整合,因而造成在适应环境及学习能力上出现问题,而这些失调的生理征兆,到目前为止,很难用仪器检查出来。
现在我们在测评中发现很多孩子感统失调,为什么呢?
一是孕期与生产过程的原因。如母亲运动不足、情绪不稳定、营养不良,孕期保胎、生产过程过久、引起头盖内出血、钳夹分娩引起脑伤、脐带绕颈引起缺氧、胎盘分离过早、剖腹产、早产等。
二是环境变化了。以前一般家庭的感觉教育环境都是非常丰富的,兄弟姐妹众多,左邻右舍往来频繁,自然环境与生活融为一体,人们的成长就在学习哥哥姐姐、照顾弟弟妹妹、帮助爸爸妈妈、读书和做家事之间完成,生活中到处是训练感觉统合的活动:爬树、摸鱼、抓虫、挖地瓜、洗衣、做饭、砍柴、点火、烧水、走路、骑车、上山、下水……和自家兄弟姐妹重复着工作分配、讨价还价、大的欺负小的、小的状告大的、游戏、协商、谈判、吵架、和好等生活点滴,无一不是在锻炼人的感觉统合能力。现在社会进步了,出门有车代步,上楼有电梯,科技发达了,网络、电视、电子产品提供了新的学习和游戏方式;自然环境减少了,玩沙、玩水、观察植物和昆虫……都变成高级奢侈活动;兄弟姐妹没有了,学习如何生活、如何长大的对象没有了,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几乎得不到完善的发展。
三是家长不了解感觉统合观念,对孩子过度保护、包办、有洁癖、要求过严等等。该爬的时候不爬,该吃手不给吃手,什么都帮孩子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就什么都不需要动,身体就缺少感觉刺激,缺少感觉刺激神经网络就不会连结,神经网络没有连结,能力就出不了,所以孩子就普遍失调。
严重的感觉统合失调,其行为在出生后一个月内即可观察到一些特征,例如:怕吹风或晒太阳,怕翻身或转换姿势,容易呛奶,难入睡、容易醒等等。
很多的感统失调现象在幼儿时期就可以明显看到,例如:爱哭、情绪转换困难、怕生、打人、咬人、有恋物僻、胆小、容易受惊吓,或打针不哭、摔跤不疼、爱扔东西或推倒积木、人来疯、自己打自己的头或拿头撞地等。由于感觉统合观念不够普及,许多家长会误以为这些都是因为孩子还小、不懂事所产生的行为,长大就会好。事实上,小时候不做感觉统合训练来调整,长大以后会演变成更严重的问题,例如:爱哭和怕生会变成坏脾气;打人、咬人会变成爱打架;有恋物僻会变成安全感不足、自我认知不清;胆小和容易受惊吓会变成体弱多病;疼痛感不足会造成安全意识薄弱;爱扔东西会变成习惯性破坏行为;人来疯会变成容易兴奋而喜怒无常;自己打头或撞头会变成疑神疑鬼、不容易专注⋯⋯
感觉统合是人的本能,需要给足安全又丰富的环境才能得到完整发展。一旦本能没有充分发展,那么人的正常行为、思想和成长过程都会受到长远的影响,就无法享受当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的完整幸福与满足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