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是建立合作关系的第一步,也应该是采取行动之前的最后一步。
How to Stay in Dialogue When You’re Angry, Scared, or Hurt
大多数时候对话流于无效,是因为至少一方开启了“回避”或者“对抗”模式。这两种反应模式是人类遇到危险时的生物本能。
行为的驱动力是情绪。从接收的信息到产生情绪之间,我们结合自我经历创作出故事。
Path to Action读这章的时候,我的脑子里一直在天人交战。一方说:情感是最真实的,试图控制情感无非自欺欺人;另一方说:万一我误会了呢?
情绪是我们的真实反应,不必否认也不必羞愧。但是激发情绪的故事可以修改。
正如我们看电影的观感会非常不一样,两个人看到或者听到同样的信息可能会有非常不同的理解。某一个让你激愤无比的桥段,一起看电影的小伙伴可能会对其无动于衷,原因是你可能经历过相似的场景,结局惨淡,而你的小伙伴并没有。你和小伙伴根据相同的输入创作了不同版本的内心小作文,激发了不同的情绪反应。
在确定有危险之前,我们可以检查一下自己的故事可不可能有别的版本?
说书先生常用的“说时迟,那时快”,在这里恰如其分。
见闻->故事->情绪->行为
说是四个步骤,在真实世界里的发生却宛如风驰电掣。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在激动之前已经写好了一篇小作文。
行为是最能有效觉察的信号。
“我在干什么呢?说气话?还是被气得说不出话来?”
当察觉到自己的行为与希望达到的结果背道而驰时,我们可以尝试回溯所见所闻。第一步是描述自己的情绪。
Chip Conley总结了18个情绪方程式,供参考,比对自己正处于哪种情绪中。
Emotional Equations
明了自己的情绪之后,就可能把自己主观创作的故事和发生的事实区分开来。
因为人有自证清白的本能,我们可能有意无意间省略或者忽视了与故事相矛盾的事实。这是产生三种“伪故事”的根源。
第一种是受害论,我什么都没做错。-〉我真的无辜吗?保持沉默什么都没做也是暴雪中的一片雪花。
第二种是有罪论,都是TA造成的。-〉至善至恶之人都属凤毛麟角。对方到底是个大恶人还是普通人?
第三种是无为论。我做什么都改变不了现状。-〉停留在原地是无尽的苦难。进一步天高海阔,退一步海阔天高。但在决定去留之前,值得一次开诚布公心平气和的对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