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6年,来彝族已是第三次了。
上午九点左右由大邑出发,下午一点多到了三十年前来过的甘洛。
面貌全非,不再当年一丝景致和彝人的着装,
本来湧动的心境有些许失落。
不管怎样,也算了了一分惦记,
一份时常的牵挂与回味。
经甘洛、越西,一路盘山而行,
路边的景色看去很是不错,使人赞叹,
不时下车近距离的去亲近一下。
当深度地感受时,却是另一番滋味,
实在难能言语,而这种体验会深深地扣在心里。
次晨,昭觉县城一派彝族年味,
街道两边变成了卖猪肉的市场,
丁字路口的地摊往三个方向延伸出去很长一段,
人头济济,川流如湧,
与大片大片的猪肉形成棋鼓相当的早市,
再加上彝胞的本土服饰,
造就了一种特别的奇观。
由县城去了竹核乡,走进一户人家。
主人非常好客,热情邀请在他家过年,
围着火盆就地而席。扯开话题,欢愉的畅谈……
去美姑龙门乡途中,
送两位候车不至的彝族女孩回家,
转进了拖木乡的山里。
上山的路道细而窄,颠簸难行,
村村通的水泥道正在修筑中。
半小时后到了山顶彝家,风光尽入眼底。
土墙黑瓦,一个不大的院子。
他们的新年比昭觉晚两天,
早上刚杀的年猪,屋内满是猪肉,
一家人灌着猪肠,忙碌着年货,
感受到彝家过年的气氛。
心走彝乡,是一种欣赏,身临其境,
能深切地感受到土地的芬芳,
土地如同人群有不同的类别,
也就有了故土人文的现象。
几番涉足,是因为她一直有着浓郁的人文情境,
和着装上重彩飞扬的纯粹,
生活的简易也让人更加单元淳朴。
(文/王家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