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哲思散文
如果爱60自我美化

如果爱60自我美化

作者: 玩哲 | 来源:发表于2019-01-18 12:52 被阅读1591次

而且,在自我评价当中,如果说评价过低,这将会威胁到了我的自我概念。我觉得自己以前是个很优秀的人,能力很强的人,但是这种评价威胁到了或动摇了,我原有的自我评价,那这个人该怎么办?

这个人就将采用第二种自我过程,也叫自我增强,或自我美化。

自我增强就是说,个体用一种有利于对自己做正面评价的方式,来收集和解释有关自我的信息。说白了吧,凡是让我舒服的,让我高兴的信息,我都给拿过来,凡是我不舒服的,令我痛苦的信息我都给他推走。而这样的结果,可以来保持我的自信,得以维护我的自尊水平的稳定。

而这种“美化”,它实际上是在意识层面去进行的认知调整。

而对自己做正面评价的方式,以这种方式收集有关自我的信息,这是一个认知策略,它要应对的挑战或应对威胁到自我概念时,所采取这种应对方式。但其实,我们人有时还会采取一种无意识的一种方式去处理,那就是通常所说的防御机制

我们常用的自我增强的应对方式,或者说这样的一种自我过程,有几种形式。

第一种就是向下的社会比较。

社会比较其实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攀比心理。社会比较就是和别人比和不同的人比,跟比我强的人比,和跟我一样水平的比,和跟不如我的人比。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人类获得有关自己的准确信息,常常是作向上或同类的比较,我们现在为什么很多人有普遍的牢骚?

这种攀比的压力,在相当的程度上,是由于人他自己跟比自己强的人比,向上比,至少也是跟自己一样的人或人认为是同一类的人比,人是很少往下比的。但是,这样一种近乎本能的竞争意识,就带来了自己的攀比压力,因为有比较就有结果,就有压力,就觉得自己不行,没有和我相比的那个人过得好,过得幸福,“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家花不如野花”,“别人的总是好的”,那这样一来,人当然就感觉到不舒服、不愉快,其实是一种否定的力量把自己给否定了,通过对比之后,个体的自我价值目标从而落空。

还拿考试来举例。

比如我的目标是争取考第五,但是没有考到,我只考到了第十,在这种情况下,你向上和类似的人比,你就会很难受,因为你认为这是你的一种失败。那么,既然已经失败了,我怎么心里能好受一点呢,在这种情况下,人就会自己寻找让自己心安理得的一种方式,那我们就会转而向下比,这是一种自我增强的意识占据了主导,要向那些不如我们的人去比。

落花听雨:

再下去,就自暴自弃了,索性就不会比较了。

这个时候,人还可以比,不是和人比了,而是和自然比,和更不如自己的弱者比,比如儿童(这类弱者),狗熊(清华大学学生泼硫酸),再不行,还有空气,水,污染。反而压力一层层传,传到他可以有信心的阶段。大伙知道我在写什么吗,这也可以去解释歧视链的形成。

但是,这种压力的层层传导,会导致一些恶的现象的必然发生,我还是在论述,理解公平啊什么啊,压力传导的重要性。到最后,弱者与弱者之间再比下去,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某些毒食品,毒空气,低层群众的互相下毒与伤害,这样现象的发生。

所以,台湾名嘴邱毅在崔永元的微薄上曾说:

我从1988年首度进入大陆,迄今已整整三十年,见证大陆改革开放产生的发展奇迹。如今大陆已是世界经济的领头羊,然而在快速的经济发展中,也衍生出极严重弊端,如贫富悬殊的M型社会,攀比炫富追星的向钱看,投机炒作钻营取巧的势利。更出现一堆外表光鲜亮丽,满口仁义道德,背地里却是男盗女娼的伪君子。

在这个我所热爱的祖国,我所给予厚望的祖国,我既骄傲他摆脱过去的衰弱,让中国人真真正正的站起来,却也因社会恶化的风气而忧心忡忡,为一切向钱看的势利攀比而愤愤不平!

所谓的“知足常乐”,其实就是向下比。这种比较的结果可以避免你的自信心的降低,也避免了所谓的羡慕嫉妒恨这类情绪的上升。但是这个时候,还有一个问题,你可以再去寻找一个不如你的人,问题是有一天你发现所有人都比你强,比如你已经是班级里的最差的,倒数第一了,你还怎么比?

没得可比了,这种情况下很痛苦,当然了除了我们上面说的那种极端的情况,向非人的事物去比之外,人为了对付这种失败的痛苦,还有一种办法,我们常常就会开始贬低那些比自己强的人,这也是一种防御。通过,贬低比我强的,比我厉害的人,比如那些我们一样的人但他赚了大钱,我没有,那我们会说他们是运气,他们走运,或者他们作弊,或者他们有钱权关系,或者他采取了行贿受贿,违法乱纪的行为(当然在不正常的社会里,确实也存在这类现象,这从而更加说服了自己推断的合理性)。

实际上,这就是通过贬低他人的这样能力和品性,从而让自己好受一些,也不再相信一些美好的奋斗故事(比如X哥和奶X的爱情故事也已经露出了粗鄙的一面,就恰恰证明了“男盗女娼”),“查一查这个人,肯定有问题”,“他们将来一定会出事的”,我虽然比不过他们,但我起码没有问题,从而再重新心安理得的让自己舒服一点。

而向下的社会比较当你的自我概念受到威胁的时候,你的自尊水平受到严重的影响的时候,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我们常常安慰人生,知足常乐。

然后第二个,就是要选择性的遗忘。

我们把那些有损于自尊的事儿,就忘掉他。所以我们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更多的还是一个无意识的,动机性遗忘。也就是令自己心里安宁的动机,使自己的自尊避免受到损伤的动机,使得那些威胁到我这些东西的东西遗忘掉。但这些遗忘的东西,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来说,它并没有真正的消失。当它积累到一定程度,仍然可能会影响我们。

于是,第三个就要有选择地接受反馈。

我们照镜子,并不是随便拿个镜子照,我得挑着照,现在不是流行美颜嘛。

假如我很胖,我得挑一个能把我照得瘦的镜子,你比如很多服装店的镜子,照出来特别瘦,你的衣服买之后,到家一看很胖,但在他那镜子里,你照完之后很舒服,身材都特别好。这就是有选择地接受反馈。于是,人就专听那些夸我的,所给我积极的肯定性的反馈评价;而对于那些贬低我的,否定的东西,拒绝接受,说白了人就听那些令他心里高兴的话。

比如,对于考试失败的学生,他会认为,这是一次不能准确的测试我能力的考试。他失败了,他会认为不是他的能力有问题,而是说试题出的不好,或镜子不好,没有照出来他的真实的水平,于是,他不是怪自己没有能力,而是抱怨镜子和试卷有问题,不准失真,这就是一种选择性的接受。

第四种,就是人所谓的缺陷补偿心理。

一个人在扮演着社会角色,我们不可能都做得尽如人意。那这个人就要重新对这种角色性做出评价。那些特别看重的角色,如果扮演的好的话,就会提高你的自尊;但是,如果扮演不好,就会降低自尊。

假如我现在原先我特别看重的角色,我没扮演好,那么,这个时候人会很痛苦,人的自尊会受到打击,那么,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于是,人就很自然的会降低这个角色的重要性。而缺陷补偿,就是说我这件事情上做得不好,我在别的方面进行补偿,而且我主观的认为别的那个东西比这个没有做好的角色还要重要。比如一个婚姻不成功者常说,职业对我来讲比成功的婚姻更重要。

但是,反过来讲,职业不成功的人,他会说婚姻对我来讲比职业重要。而这种说法就是缺陷补偿心理,那他就会进行所谓的认知调整,怎么调整呢,无非是把自己表现好的东西当成就是有价值的;然后,把自己表现不好不善长的东西给屏蔽掉,并从而觉得它是没有价值的。

比如一个人对于学习英语的态度,学得越好越有信心,他越能学下去,越得到更多的东西;但是,学得不好的话,那他会自觉的认为他没有那个天赋,或没有那块料,因为也不会在日常中使用英语,从而也越觉得英语也不重要了。

相关文章

  • 如果爱60自我美化

    而且,在自我评价当中,如果说评价过低,这将会威胁到了我的自我概念。我觉得自己以前是个很优秀的人,能力很强的人,但是...

  • 自我美化

    自我美化,属于自我感觉良好的一种心理反应,对自己一些行为,进行过度的道德化标记,比如常说的自我感动。这样的心理活动...

  • 自我

    如果自我, 请先爱自己。 如果自我, 请提升自己。 如果自我, 请对自己好一点。 如果自我, 请严格要求自己。 我...

  • 网易严选评测|岛屿森林轻奢层板架(原创文)

    本次购买的是这款产品,购买的初衷是为了美化墙面。遮盖插线板 这款产品分60cm和90cm。 现在已经售罄,如果销量...

  • (原创散文) 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

    爱是瞬间的,是支离破碎的,但在自我的记忆美化中,它可以成为惊天动地的旷世之恋。霸道的情,清绝的爱,只是从此后,一切...

  • 自我成长分析报告(2010年写的)

    2016年12月31日自我点评:为了通过考试自我美化的成份相当大。 ...

  • 手机拍照~镜中景

    据说,人在照镜子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美化30%。对此,我深以为然,并发现配着晚上洗漱台上的灯光可以美化到60%。...

  • 阅读推荐 素心绿叶《我藏了好多写给你的诗句》

    推荐理由 把爱唯美化的了! 原文

  • 如果爱46认识“自我”

    在我上大学时,我亲历过一个很大的恶性案件,一个男生跟一个女生谈恋爱,男生是研究生女生是个本科生,男生就理所当然的觉...

  • 如果爱47完善“自我”

    柏拉图在西方哲学史上是一位绕不过去的人物,他是古希腊的大哲人,他年少轻狂、目中无人、脾气暴躁、意志薄弱,他在苏格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果爱60自我美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fcn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