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波特在《蒂芙尼的早餐》里面讲出来了普通人的心声,“大部分生活都乏味得不值一提,根本就没有不乏味的时候。换另一种牌子的香烟也好,搬到一个新地方去住也好,订阅别的报纸也好,坠入爱河又脱身出来耶好,我们一直在以或轻浮或深沉的方式,来对抗日常生活那无数小事的乏味成分”。
如果非要给这个所谓的无数小事列个清单的话,一日三餐一定能排在首位。这个每日不断重复的乏味小事,单调却温情。喜欢的时候,可以给自己来一份满汉全席;想打发肚子的时候,也可以极简到楼下的一碗兰州拉面,连吃带喝,有肉有菜有主食,一箭几雕。
关于兰州拉面我听过最高的褒奖来自我好朋友的弟弟——一位常年在全世界各地漂着的船员,他日常做的事就是穿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到达墨西哥古巴美国印度俄罗斯斯里兰卡等那些我们常常只能在世界地图上看到的地名,他领略世界的风景和美食,有时看海鸥和海豚,还有蓝到会让人的眼睛出现识别颜色困难的大海。他说:“走过那么多地方,吃过那么多好吃的,最思念的还是火车站站北的兰州拉面。”
多么感动多么温情多么真诚的话语!
不是“大部分生活都乏味得不值一提”,而是在乏味的生活中你有没有找到那个让你能感受到欣喜和充实的点,不管是潇洒到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世界,还是吃一碗“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的兰州拉面,来感受生活的温度。
弗朗索瓦丝·萨冈说,“所有漂泊的人生都梦想着平静、童年、杜鹃花,正如所有平静的人生都幻想伏特加、乐队和醉生梦死。”——你的乏味却是我的向往,像是围城的内外,“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太过平静和醉生梦死是两个极端,除了这两个极端,还有一种如清汤见底的兰州拉面一样的简单生活,不用太大张旗鼓,味道也浓淡相宜,肉、菜、汤、面恰到好处的综合一体。
几片牛肉、一点香菜,一大碗秘制的骨头汤,再加上最重要的像是变魔术一样从大块面团变出来的拉面,一碗面就是一个人生。也许这种洗尽铅华的简单正是寻常人欲罢不能的诱惑。有这么一个人,高中时开始租房到城市的另外一角上学,一天三顿吃拉面,连续一年。用他的话讲是:“连续吃了1000多碗拉面,怎么吃也吃不腻。”这个神奇的人后来成了我的先生。
山珍海味我们一定会吃腻,甚至会吃吐,而喧嚣和繁华过后的简单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因为我们的肠胃,习惯的是家的温度和氛围,Party如过眼云烟,生活的朴实才是实实在在的永恒。
在这个如子弹飞快运转的时代,乏味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癌。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生活画自己的地图,世界有多大,可以量量看。不只是用金钱和脚步,还有一颗热情而善感的心。对于保守而麻木的人来说,在别处的生活一样乏味,在远方的美景一样无诗意。
那些找到解药的人,他们拥有生活的意境,他们可以看到风的形状、听到蚂蚁的足音、感受到草的生长、拥有花朵绽放的秘密。他们的内心纯净、浪漫、柔软,有一片小小的栖息地。那是能抵抗岁月变迁的一种力量。即使不掌握足够的财富和权力,他们也生活得自由、丰富、饱满。
他们不需要换新地方住,因为他们拥有一双对世界永远好奇的眼睛;他们不需要订阅别的报纸,他们他们阅览的世界在脚下,在眼前;他们也不必幻想伏特加和醉生梦死,因为能够与自己安静相处的人,并不需要喧闹刷自己的存在感;他们在巨速运转的世界中找到了自己的栖息地,能够享受“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的惬意。
杨绛说过的一段话让人记忆深刻:“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们毫无关系。”
就如一碗简单不起眼的兰州拉面,不过是个“一二三四五”,却被漂泊在大洋大陆上尝尽世间美食的人牵肠挂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