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应该是很多年前了,当年看到公交车上铺天盖地的广告“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或者去麻城看杜鹃一直就成为了我们心中的梦想,因为那个时候我们没有时间,去那里也会觉得路途遥远。
后来麻城有了高铁,我比自家门口有了高铁还高兴,想着一定要坐着高铁去一趟麻城,看看那个人间四月天。
据说麻城的杜鹃的花期都在五一前后,有一个朋友说他有一年是五一去的麻城,结果人山人海,根本上不了山,就在山脚下一个厕所附近拍了几张照片就打道回府了。所以我一直害怕去了只见人头不见花,就一直没有去那个心心念念的地方。但是每到四月,我都会想念那朵开在心里的杜鹃花。
对于杜鹃花的执念可能是从知道映山红就是杜鹃花开始的。小时候看的电影《闪闪的红星》,特别喜欢潘冬子,喜欢那首荡气回肠的歌曲《映山红》,也知道了映山红火红的颜色是由长征期间千千万万烈士的鲜血染成的,它象征着一种永不放弃,勇往直前的精神,所以一直想认识一下这个英雄的花。
还有对于杜鹃花和杜鹃鸟我也一直有点傻傻得分不清晰。这主要源于小时候看过的一个十分感人的民间故事。相传蜀王杜宇爱上了宰相开明的妻子,两人私下定情而不为国人所知。后来开明发现了他们的不轨行为,便以“王德”逼迫杜宇禅位于他,而后又杀害了不守妇道的妻子。
这样一来,可怜的杜宇既抛却了江山,又没有得到美女,忧愤而亡,据说他的魂化为杜鹃,常常暮春时节在山间丛林飞来飞去,泣血苦啼。有一种花莫名受其精血,遂化为杜鹃花。
后来读到唐诗宋词里很多描述杜鹃花和杜鹃鸟的渊源,白居易在诗中说:“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李白则花鸟俱写进诗中:“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而李商隐更是直接用传说写诗:“望帝春心托杜鹃”。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由此可见,杜鹃鸟或花都带上神话色彩,寄托了诗人伤感和无尽的哀怨。所以关于杜鹃花鸟的传说,并非是空穴来风,它们之间确实是有源渊的。这也说明中国的古人们向来喜欢一些逆背自然的“神迹”,借用夸张虚构的手法,来寄托他们忧喜悲愤的思想情感,这是时代的烙印,也令我这样的后人喜爱又迷惘。
其实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
原来杜鹃就是我儿时经常见到的布谷鸟。小时候,每到暮春季节,经常听到“布谷”“布谷”的叫声,那时候父母都会在田里忙着做农活。
这样有诗意忠贞的鸟就在我身边,那么,象征爱情,被烈士献血染红的杜鹃花又在哪里呢?
又到了人间四月天,据说只有火红的杜鹃花才被叫做映山红,因为它花繁叶茂,红的像团团烈火,当山山岭岭开满杜鹃花,它们就会染红群山,映红绿水。
宋代诗人杨万里也写有赞美杜鹃花的诗句:“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春风又吹绿江南岸,已是人间四月天,不知何时我才能去看看这满山的映山红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