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事情心生感慨或者有所感悟,就随手记在手机记事本里。这几天翻看了一遍,没想到已经记了这么多条。更没想到的是,很多之前记下的事情、感悟,文字看起来很是深刻,现在竟也忘的一干二净了。
如果这些文字仅仅被记录在手机里,却没能装进脑子里,那么记录的意义也不存在了。
想起之前看过一本书叫《复盘+》,具体内容大抵也忘记了,主旨思想应该是说复盘是把经验转化为能力的有效手段,我们要对新学习的知识、经验进行反复的复盘、评估、实践,才能内化于心。
不知道我这些小笔记有多少已经内化于心、化成能力了。即便有,现在来看,量也很有限。
我反思了一下,确实复盘的比较少,这些记忆碎片,在脑袋里没能被重复拾起,便逐渐被排挤到角落了。
不过仅仅靠复盘来把经验固定成为能力,想必也是不够的。
毕竟一时的感悟产生与某一刻特定的经历。必须要经历类似的事例,才能重新激发我们的经验回忆。可再次遇到类似事情的概率是有限的。
所以,为了让感悟、经验,更加有效的内化于心、固化为能力,在复盘之外,还需要升华,用最短的词句总结提炼经验和经历,把特殊的、具体的经验转化为一般性的、抽象的知识,成为新的认知。
这样,那些经验就抽象成了理论,更具一般性、普遍性,适用的场景也就更多元化了。
在更加多元丰富的场景中,反复实践验证理论的可行性,无疑会加快固定经验,化经历为能力。
所以,在后续的感悟记录中,要在记录事情本身之外,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提炼更抽象的概念,然后在生活工作中加以验证,进而加速自身的认知升级。
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