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的构造从汉代末年,东汉(25年—220年)起就定型了。如果从定型这个时间算,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如果再往前推到文字记载的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则有三千年历史。
古琴的琴面是用一块三尺六寸长、六寸宽、两寸厚的桐木板,或者杉木板,按一定的规格刨成弧形,剜出槽腹;另将一块三分厚的,与琴面同样长宽的梓木板作为琴底,用胶把它和琴面粘合起来,通体成为一个共鸣箱。
琴的头部用硬木镶上“岳山”,尾部镶上“龙龈”,在灰胎完成后,琴身全部上生漆;在底面插上雁足,琴面嵌上十三个螺钿徽,这就是一张传统的古琴了。
斫琴古人斫琴用的是传统工具,如斧、锯、刨。我们在斫琴过程中,舍去了现代的如刨床、带锯等电动工具。老师要求遵循古人的方法斫琴,在材料上,斫制工艺上严格按照他的要求来做。从一块木料到最后全部做成能够弹奏,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
几个月下来,在斫琴时可以体会到琴的不断变化,听它的声音,或者用手感觉它的形态,这样的过程其实在建立自己与琴的感情,如同牵着孩子的手,看着她一点点长大。历经了大约两个半月周末的工作,琴已经有了她的漂亮的形状。琴额、琴项、琴肩、琴腰、龙池、凤沼、轸池,都已成型,待年后进一步完成剩下部分的制作;琴音从最初的稚嫩的声音到现在有了比较丰富的韵味。
琴面琴底相合将要进行:岳山、龙龈、承露、冠角、十三徽、护轸、托尾、龈托,这些部分的制作安装。而庚子年初突来的疫情,使得我们的课程不得不停顿下来,转眼已接近三月。
在去年斫琴的过程中,感觉累了就坐下来煮茶喝,一日,风和日丽,天气晴暖,大家都想让老师弹一首古琴曲给我们听,老师欣然同意,洗净了手,取来一把做好的琴,在工坊院子的茶桌上为我们弹奏了一曲《良宵引》,这是一首收录于四库全书中的,描写月夜轻风,良宵雅兴的明代古琴曲。乐曲结构精致,旋律婉转,曲风恬静,引人入胜,是小曲之中的精品。短短几分钟的弹奏,我们便已听得入了神。
2020.02.23(星期日)
古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