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叶茨的1973年的这部作为百大经典悬疑片的《线人》一点也不刺激和诡异。相反,整个的调性居然是带有些深重的禅意,你会觉得这是个发生在深秋的故事,当然有悬而未知的谜团,但总体上情节的推进是平铺直叙的,主要人物两两的对话,为叙事的发展埋下线索。最后主人公艾迪的被杀,虽然在意料之外,但却也是在情理之内。
影片的英文名字直译过来应该是“艾迪科伊的朋友们”,但所谓朋友,也只不过是老混混艾迪做黑道牵线搭桥生意的上下游人脉以及和他常打交道的警察而已,所以称作是“线人”其实更加独到,一边艾迪为了给自己脱罪卖情报给警察,一边又不能断了自己的财路,而他能够交心的那位酒保朋友实际又是警察的线人。
整部影片的结构布局和人物表现实际上是一个从安排精密的、自信的、有把握的基调逐渐下滑到不知所措的、慌张的、松散的状态,同时带动黑白势力角逐的力量转变。导演用平行剪辑表现上游的买卖枪支到下游抢劫银行的几桩不法事件,前期艾迪在其中作为中间人还带有游刃有余的傲慢,一直持续到艾迪跟警察的第一次对话。这个对话的场景非常经典,导演首先用长镜头表现两人的汇合,寒暄后移位换为景深镜头,并同时保持三分法构图。进而是两人的半身近景镜头,表明双方的谈话开始切入正题,然后是对切镜头展示警匪之间的讨价还价,最后镜头伴随人物移动,并在后期保持在平行构图的状态下,这时彼此尚有利可图。因为将被检察长起诉,艾迪需要卖给警察点情报来让他在检察长面前美言几句,但这警察可并不满足于艾迪“朝阳群众”似的消息,艾迪倒是跟抢劫银行案有关,但是他不能说,只能把倒卖枪支的小混混给卖了。
警察当然抓了倒卖枪支的小混混,但是“作为对等”,他也只是给检察长打了个电话,简单地说明艾迪有提供线索的用处,根本没有艾迪期待的“挽救”式的保护。他们第二次的对话后,艾迪开始表现出失望和慌张,第三次的对话则是在警察抓了抢劫团伙之后,这也正是艾迪准备供出的最大筹码,但显然已经无济于事。
最后酒吧的定调,一定程度上预示着艾迪接下来的被害,从平稳克制、成竹在胸到底线逐渐失守,与其说这是一部悬疑警匪片,倒不如说是一个遭遇中年危机混子的哀歌。
影片中并没有直接表现到底是谁出卖了艾迪,也没有交代警察是怎么抓到抢劫团伙的,除了艾迪,谁都有嫌疑,但也有可能是艾迪自己在前往头目家中领钱的路上遭到了跟踪。艾迪用皮毛小利作为交换让警察为他美言是错误的一棋,之后暴露行踪也很草率,一个中年混混老套又不带有诚意的做事方式让警察们早就不耐烦了吧。抢劫团伙被抓捕,艾迪也自然免不了危险。
不得不说,《线人》中抢劫团伙的打扮应该算是电影史上最整洁考究的了吧,包括他们指导人质配合抢劫银行的设计,和精心地把监控器贴上封条,算是高度精细化流程。案发时候的特写镜头也没有什么面部表情,只能通过整体氛围感受到隐匿的克制和紧张感。其实警匪悬疑片并非都得是粗野和热血的,也可以聪明、体面、含蓄的表现,《线人》就是这样的一部好片。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掠影简记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