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原创谈古论今
【王阳明传略】20 《士穷见节义论》

【王阳明传略】20 《士穷见节义论》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2-09-27 11:41 被阅读0次

    太子朱厚照继位以后,第二年改元正德,原先跟随他的一帮太监因此得势,以刘瑾为首的八个太监被人成为“八虎”,由此引起了内阁的反对,六科给事中和十三道御史也纷纷上疏揭发八虎的罪行,辅政大臣刘健和谢迁以辞职来抗议,但事与愿违,明武宗批准了辞呈,言官们陆续上书要求挽留刘谢,惩办八虎。刘瑾等先下手为强,言官们被羁押,其中就有王阳明的姑父牧相。

    正德元年十一月,王阳明上书为言官们喊冤,结果被打入锦衣狱,接着在午门前被杖三十,十二月被谪贵州龙场驿。

    王阳明并没有马上赴贬谪地贵州,而是在杭州寺庙中养病,迁延八个月之久,随后又装死,逃亡武夷山,最后决定接受朝廷的处置,王阳明整整折腾了一年以后,于正德三年元月初一上路赴贵州。

    王阳明在路上花了二个多月,三月上旬到达龙场。然后兴办龙岗书院,与当地各级官员广泛交往,并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当地的军政事务。

    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如何在困境中自处,在两年的时间里,王阳明内心经历了曲折的思想斗争,认识逐渐走向成熟。《田横论》、《龙场生问答》、《元年春王正月》三篇文章王阳明从不同方面阐述了自己的选择和思考,而《士穷见节义论》更是直接回答了君子如何面对人生困境的问题。

    王阳明在文中说,君子的正气,在遇到不幸的时候,一定会不同程度地被激发出来。遭遇人生困境,并不是君子所愿,但是在困境中,君子绝不会甘于沉沦,被压抑的正气一定会伸张出来,艰苦的淬炼一定会使君子变得更刚强,对正气的坚守一定会更坚定,行为一定会更加高尚。只有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炼,才能体现出君子“全大节,仗大义,落落奇伟”的品格,这就是君子卓然不群的地方。

    真正的君子,一定不会放弃内心的坚守,而“依形而立,恃势而行,待生而存,随死而亡。”

    君子内含的正气流行磅礴,犹如天上的星辰和大地上的山岳大川一样永恒不息,要么成就功业,要么彰显节气和道义。如果处境顺遂而通达,正气得到舒展,则可以建功立业;如果身处逆境,则正气会被激发出来,表现出君子的气节和道义。

    长江奔腾万里,汪洋汗漫,浩浩荡荡东流入海,只有遇到高山阻隔,不得不折冲转弯的时候,才会有撼空摧山之势,势不可挡,这正是阻隔才能造就的。

    晋灵公荒淫骄横,相国赵盾被迫逃亡,赵盾的侄子赵穿刺杀了晋灵公,晋成公继位,赵盾重新执掌朝政。太史董狐在史册中记载“赵盾杀其君”,指责国相赵盾不阻止赵穿的弑君行为,重回相位后,又不惩办罪犯。董狐不畏权势、秉笔直书的气节,只有在这种动乱的局势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苏武出使西域,被匈奴单于扣押,在万般逼迫之下,苏武誓死不投降,在戈壁荒滩牧羊十九年。苏武的忠贞、勇敢、不屈不挠的高风劲节,在长期被困匈奴的情况下,得以充分的地彰显。

    东汉末年汉桓帝、汉灵帝时期,宦官和外戚争权,宦官侯览、曹节、王甫等结党营私,败坏朝纲,外戚窦武等人则为人清正,得到了朝中君子士人的支持,宦官集团以结党的罪名疯狂打击士人,但士人们前赴后继,誓死抗争,巴肃、范滂等都是主动赴死,“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先后与宦官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抗争,为此大量官员被罢官回家,禁锢终生,各地陆续被逮捕、下狱、流放、处死的士人近千人。

    孟子善养浩然之正气。懦弱者养浩然之气可以变得刚强,贫乏者养浩然之气可以变得充实。身处困境之时,进退维谷,左右无援,压抑正气才能生存,发扬正气则面临死亡,生死存亡只在呼吸之间,形势万分危急。君子面对这种情况,往往别无选择,或者逃亡、或者被杀、或者受辱,但不论生死存亡,正气不可夺。

    曾子说:“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谦乎哉。”孟子说,人生有三宝,朝堂论爵位,乡里论年龄,治国则讲道。

    晋国楚国虽然富有,王公大臣虽然尊贵,张仪苏秦虽然善辩,孟贲夏育虽然勇猛,都不足以成为人生的倚靠,唯有气节才是为名的支柱。

    在随波逐流中,方显中流砥柱之坚定不移;随风披靡中,方见疾风之劲草;一碰即碎,触火就焦,方显烈火真金之珍贵。有奴颜婢膝的佞臣,方显长揖不拜者的高尚;有依附迁就权贵的懦夫,方显拒绝高位者的高洁。

    伯夷叔齐不做周朝的顺民,宁愿做殷商的义士;陶渊明甘愿成为处士,扬雄不愿做王莽新朝的大夫;文天祥誓死不投降元朝,郑思肖自称大宋孤臣,好友赵孟頫做了元朝的大学士,郑便与之绝交。君子宁全节而死,不失节而生;宁向义而亡,不背义而存。困境之下,正气所激发的,一定是高远挺拔、光明磊落的形象,上可与日月争光,下可与山岳同峙。

    小人则不同,他们平时显得迂阔宏大,纵横放肆,但遇到大事,往往丧失气节,俯首帖耳,甘愿与草木一样走向腐朽。

    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君子之节义,也只有遇到困境后才能表现出来。

    呜呼!君子难道不希望天下和谐,歌颂国家昌盛吗?他们宁愿不要有高洁的名声,重义的美誉,使天下共享福祉。君子以节义名闻天下,是本人的不幸,也是国家的不幸。

    虽然如此,只有大力倡导节义,士人躬身力行,才能匡扶社会正义,以大道作为治国的纲领,这不是小事。

    伯夷叔齐叩马一谏,大义凛然,成为万世君子的楷模;汉末党锢中的一众贤士君子,拯救汉鼎于将亡之季;曹操、司马懿、朱温、刘裕等,虽然包藏祸心,垂涎觊觎九鼎,但也不得不隐忍不发,即使如此,当时的君子义士仍然群起而攻之,揭露他们的罪行。因此,君子的高尚行为可以世代传扬,使天下人都以节义而自立。

    呜呼!天下不堪,君子不幸而以节义名世,但君子能够坚守节义,他又是幸运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阳明传略】20 《士穷见节义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guf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