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几厘
开跑车送孩子被踢出家长群:又嫌贫又仇富,这届家长真的不行!01
最近,一则因开跑车接送孩子上下学被移出家长群的新闻火了。
来自杭州的家长李先生,因为开法拉利跑车送孩子上学,在学校门口被其他孩子的家长看到。
结果当天晚上,家长们便在群里对李先生提出抗议。
‘’这样确实不妥,再有钱也要低调一些呀!‘’
‘’是啊,不就是送个孩子嘛,普通点的车也行啊!‘’
‘’反正你们也不差钱!‘’
开跑车送孩子被踢出家长群:又嫌贫又仇富,这届家长真的不行!老师也建议他以后不要再开跑车来接孩子上学,理由是,会引起孩子攀比心理,不利于教育。
开跑车送孩子被踢出家长群:又嫌贫又仇富,这届家长真的不行!据爆料,李先生是当地一知名房地产公司高管,年收入达400多万元,本人也是跑车控,自己有一辆法拉利。
他在群里说,钱是辛苦赚来的,不偷不抢,想给孩子最好的,没啥不对。
如果开跑车就攀比,那是不是你们孩子太脆弱了?另外,我凭什么再买一辆“普通”的车来为你们服务呢?
才刚说完,这位家长就被莫名其妙的踢出群了,老师和家长们的做法,确实让人无语。
还说会容易引起孩子们攀比心理,不利于教育,作为局外人来讲,我没觉得是李先生的错。
富人的钱也是自己辛苦所得,难道就因为比别人有钱,就得有义务配合其他弱者的不堪而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质。
抱歉,谁都没有这个义务,照顾那些仇富家长的心理去装穷。
孩子会不会因为别的家长开跑车而攀比我不知道,但这群家长的仇富心态却是赤裸裸的暴露出来。
可能跑车对家长们来说,是衡量财富资产的象征,但对单纯的孩子来说,不过就是个大型玩具罢了。
但说到底,家长开什么车都是自己的事,如果因为别人开跑车就引起其他孩子的攀比。
那错的不是车,而是家长和老师没有给孩子正确的金钱教育,让孩子避免攀比心理。
02
中国人“仇富”意识为何越来越重?
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社会存在严重的仇富情绪,但我觉得这个看法还是存在一定偏颇和片面性的。
虽自古以来中国人崇尚“等贵贱,均贫富”,但也有一部分,不是因为自己是穷人而去仇恨富人。
而是因为相当一部分富人,他们富起来的过程都是见不得光的,如古时候的“劫富济贫”等。
那么,如今人们对“仇富”又是怎么定义?
它是人们对富贵阶层所表现出的质疑、迁怒、嫉妒、蔑视、不屑、愤懑、仇恨等复杂的心理状态。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这种现象,只要某个明星捐钱太少,就一定会被攻击吐槽,只要是有钱人,生活奢侈的,也会被嫉妒讽刺。
大多仇富现象,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是因为存在贫富差距,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是因为人与人之间能力的不同。
它是社会发展不均衡的标志,也是导致人们心态失衡的主要因素。
蒋方舟曾说过:
‘’社会看起来是仇富的,但仇富的本质是仇穷,权利和钱仍是仅有的被认可的追逐目标。‘’
人天生爱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但事实往往总是不公平的,阶级身份和经济地位的差距,总是让人不免产生反感情绪。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本质的提升,但贫富差距也渐渐加大。
这种差距造成了利益分配不合理和制度不公平,越来越多的人滋生出仇富心理。
记得前几年有一则新闻,一驾驶宝马车的“宝马男”被“仇富男”连割喉部三刀,当场死亡。
而犯案的“仇富男”赵某才刚刑满释放不久,只因生活困难,便一度产生仇视社会、抢劫富人的想法。
还有去年吴京拍《战狼》票房几十亿,又有一堆仇富者跳出来,骂吴京赚那么多,怎么不捐一个亿?
大衣哥”朱之文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草根歌手逆袭成央视舞台炙手可热的宠儿。
走红后,村民纷纷找他借钱,高达百万的借款却无人归还,因为村民都觉得他是大明星不差钱,凭什么归还?
这个社会似乎对穷人总是太过宽容,对富人太过苛刻,总是觉得富人来钱快,不帮穷人就是不仁不义。
这种畸形的仇富心态,让他们忽略了背后应该努力的意义,谁赚钱都不容易,没有谁有义务去帮谁。
03
印度电影《起跑线》中有这么一段话:
“如何在贫困中生存是门艺术,我会教你的,因为我经验丰富;我爸爸很穷,我爷爷很穷,我太爷爷很穷……”
看到这段话时,可能大家就是觉得很调侃好笑。
但它也赤裸裸的反映出大部分人的现实,那就是穷。
很多人都幻想着一夜暴富,却在富人身上看到自己的无能为力,于是从羡慕变成了嫉妒、仇富。
通常鄙视富人的人更拜金,他们觉得拥有更多的钱就解决他们所有的财务问题,并使生活更美好。
所以,每逢社会矛盾激化和不满意度的增加,富人往往就成了人们发泄不满的直接对象和替代品。
04
比“仇富”更可怕的,是没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
教育家默克尔说:“金钱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钱是家庭的重心一样。”
为什么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仇富?其实很大原因就是我们孩童时期,缺乏对金钱的认知。
因为中国人其实是很羞于对孩子谈钱的,很多父母觉得孩子还小,让孩子小小年纪接触金钱,会染一身铜臭。
所以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劳动赚钱究竟有多么辛苦,买一样东西究竟需要多少钱,他是完全没有概念的。
比如稍微长大一点的小孩就会有各种攀比的心理,看见别人新买了一个小汽车,会吵吵着家长买,看到同学买了一个好看的书包,回家就各种无理哭闹。
这样的攀比心理其实是很危险的,缺乏金钱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可能就会导致他容易仇富,不理解别人的努力所得。
像前阵子有个新闻,珠海一位妈妈丢失了价值5万元的首饰,“小偷”竟然是自己的儿子。
孩子说每个月的零花钱不够用,就陆续把妈妈的首饰拿去典当,买了球鞋、手机、玩具。
孩子行为的背后,其实就是金钱教育的缺失,因为他对钱没有概念,不懂赚钱的来之不易和取之有道。
考上北大的农村女孩王心仪在《感谢贫穷》一文中曾写过:
记得初一一个男生很过分地嘲弄我身上那件袖子长出一截的“土得掉渣”的棉袄,我哭着回家跟妈妈说,她只说了一句:“不要理他,踏实做事就好。“
虽然家庭贫寒,但这位母亲给予了孩子最大的尊严和爱。
让她明白了生活在物质世界里,钱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比钱重要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你的善良和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