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欢我的分享,欢迎点赞和评论,每天的前20个赞我都会回赞。
如今微信通讯录里的人,大多是感情深厚的网友,不是朋友。人们觉得孤独。
短信时代的人们不用被密密麻麻的群聊刷屏,上课时手机短信的震动提示音比下课铃声还要振奋人心。
交友APP和用不完的流量让人有些想念当初永远不够用的短信包月套餐。超出套餐后一毛钱一条短信的计费方式,让学生党们每周都为交话费的事儿头疼。
过去和同学、朋友,尤其是自己喜欢的人,总是有说不完的话。上课说悄悄话、写纸条、发短信,晚上回家还要躲在被窝里抱着手机继续聊,一个月要发上一两百块的短信。
担心一不小心睡着错过重要的人发来的消息,就把手机放在脸上,但又害怕爸妈发现,每次被震动声惊醒,总是既慌张又欣喜。
那时候的人都很简单,认认真真给对方发短信,就是两人交情最好的证明。
短信70个字/140个字的限额一定要写满,删删减减好几遍,跟写作文似的,每个词儿都要精准敲定,所以很多信息看起来都像诗。
在大家用短信交流的年代,回一个“嗯”字都意味深长。
现在,iMessage会提示已读和未读,探探左右一划就能筛选好友表明喜好,微信会显示“对方正在输入”,一个漂亮姑娘在三里屯打开陌陌,手机可能会被震坏。
交流变得越来越简单随意,许多人都已经忘了等待别人回信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很多人小时候的第一部手机是诺基亚,比如2006年上市的5300。诺基亚当时的设计和塞班系统是当年的审美巅峰,手里握着手机,玩着Java游戏,或者聚精会神地用短信聊天,走在路上都是头顶光环自带配乐。
键盘机的兴起催生了一大批盲打技术一流的用户,短信是他们最喜欢的消遣方式。他们不用看九格拼音键盘。学生时代,是他们肢体最协调的时期,短信来了快速扫一眼,左手塞进抽屉发短信,右手继续写字,一边打字一边用目光锁定流动的监考老师。
打电话有点张扬,书信又太慢,短信是当时主动传递私密信息的重要通信手段。
发短信动员兄弟们放学在校门口搞出有排场的阵仗,花费了校霸不少话费。每条咬牙切齿的短信都被小弟们当作大哥的箴言,一个字也不敢怠慢。
用短信骂人,在盲打速度一流的人眼中,对手是不存在的,敲在手机屏幕上的每个字都足以使他们颅内高潮。
短信时代也催生了很多社会现象,大部分八零后小时候挨打的原因是因为淘气,而恰好赶上短信时代的九零后,为了避开家长的管教,短信交流成了日常,棍棒之下全是半夜躲在被窝里发短信的段子手。
上学时挨的许多次揍,几乎都和手机有关。出卖自己的,不是之前小心翼翼保存起来的短信内容,就是账单记录。
初中最好的朋友小韩关于短信的回忆,大部分都与早恋和挨揍有关。差不多忘了所有前男友,唯独忘不了初中让她“被早恋”的小男孩。
小男孩每天都来找她借手机和他的小女友发短信,最后欠费的是小韩。她也因此成为学校铁栅栏旁家属楼里代充话费的小卖部的熟客:“老板,冲5块钱话费”。
有一天小韩他妈心血来潮去手机营业厅办业务,顺便查了一下她的通讯记录。一连串发给同一个人的短信记录让小韩在夏日清凉的夜晚,初次品尝到了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冤屈。
后来小韩跟我说,现在回忆起来,青春之所以珍贵,因为三点:第一,真情可贵;第二,话费贵;第三,去营业厅只充五块钱话费就喊得理直气壮的年龄和日子,已经不会再有了。
当年唯一用诺基亚N97的高中同学,翻盖手机咔嚓咔嚓的开屏声特别响,身边有女生出现的时候,恨不得把手机盖翻上天。
他和隔壁班花的“短信恋”就是old school版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两个人两个教室,他都能听到暗恋女生的心跳声,一道墙隔出的距离感,胜似异地恋。
对方发来的每一个字都让人激动地想哭,抱着手机恨不得当场磕几个响头,一遍又一遍看着短信傻笑。但当时手机只能存几十条短信,内存不够用又舍不得删,就拿个本子按时间顺序一个字一个字的抄下来。
短信时代的爱情,是一边忍耐思念的煎熬,一边按耐住内心的炽热,在手机上打出一句“ i n 55!W ! ”后点击发送,就像寄出一封焦急不安等待回音的书信。
现在网盘、硬盘随时可以备份,手机配置动不动上百G内存,但曾经高纯度的真心和虔诚因信息与资源的泛滥似乎越来越难寻觅。
直到今天许多人还记得,九宫格按下962464这几个不规律的数字意味着“我爱你”。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崛起,让短信时代走向没落,尤其是触屏机的出现,也让编辑短信失去了更加直击人心的质感。“一毛一条”的短信逐渐作为一种式微的通讯工具渐渐被大家遗弃在杂物堆里。
2005年的超级女声总决赛上,短信投票数超过900万条;《两只蝴蝶》《求佛》《秋天不回来》等网络歌曲的彩铃订购短信每天都会在垃圾箱里更新。
现在通讯录里还能和你保持频繁发短信的,只剩下每刷一笔信用卡就会提醒你还剩多少存款的银行,需要智商24小时在线跟他们斗智斗勇斗嘴的电信诈骗犯,孜孜不倦的提醒你话费不足10元的10086和10010,只买过一次洗发水也要三天两头给你推荐防脱发产品的淘宝卖家,还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花式验证码......
唯一能短信和你对话的似乎只剩下外卖小哥和快递小哥。但这两类人向你传情达意的方式却是截然不同的。每次点餐后,外卖小哥“跪求五星好评”的短信接踵而来。快递小哥则云淡风轻,还能反手撩你一把。
关于短信时代最后的“遗产”,或许只剩下新年祝福短信。即使“甭管你是谁,群发的我不回”,还是有人乐此不疲地复制粘贴一键群发,只不过一毛钱一条的短信是更具温度的远古介质。
短信时代,终究还是在时间和科技的浪潮里慢慢消沉。60秒的语音消息,大段大段的文字消息,突然发来的视频通话,无止境的提示音,令人眼花缭乱的刷屏表情包,它们有时都令人心慌,甚至提不起倾听和回复的兴致。
手机不再是一个被主动使用的通讯工具,而在慢慢异化成为人类的电子器官。在地铁上翻看手机里积攒的几十条短信,内心没有期待,也不感到欢喜,反而有一种后现代的寂寞:就像一群羊在山坡上吃草,一辆车开过来,所有羊都抬起头,只有一只还在吃草,他就很孤独。
短信也承载过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时代在进步,触摸屏打出一串又一串的文字可以不经过大脑,不再受内存和字数的限制,看着“已读”的标志,不用再体会等待回信的焦灼感。
多年前用诺基亚带上耳机听歌时突然听到信号干扰的杂音,之后一定会收到短信的愉悦又确定的心情就像闪电之后必定会出现的雷声——总觉得自己是个浪漫的预言家。
垃圾短信和工作指令满天飞的时代,对发件人是谁和内容如何,也渐变得没有期待。
翻遍通讯录,再也找不到可以用短信彻夜长谈的人。
那些年和你一起发过短信的人,他们现在都怎么样了?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公路商店在2014年前是一本青年杂志,这本杂志提供中国和地球上各地年轻住民如何追求有趣的陈述与分享。
凭借我们对公路文化以及社区乌托邦的理解。我们聚集了小部分志同道合的朋友帮助我们旅行,实践,阅读,怀疑,记录一切可以扩展知觉的信息,在新媒体订阅号世界里得以重生。
我们相信日常生活本身就有着无限未被开发的神秘和入口,通向无数维度和场域中。任何已知和固有的经验都会令人变得狭隘,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应该是自我创造,而我们为这样的人提供服务,为这样人提供经过审核的一切。
微信搜索“公路商店”了解更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