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全新的自己:全新修订版》:继《遇见未知的自己》后,张德芬个人成长三部曲之深度疗愈篇。
面对、整合、接纳过去的疼痛,才能走出“旧模式”,找回内在力量。
两天时间,读完一本书。一是因为书的内容和故事情节吸引人,一是因为微信读书,可听可读,才得以边做家务边听,聆听作者的智慧,从主人公的经历中反观自己。
唤醒沉睡中的你——疗愈受伤的你——随心所欲的玩生命游戏
人的成长,就是一次次的自我发现和自我实现。走出受害者角色,认识并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相信自己拥有无限的潜力,减少迷离、抱怨和焦虑,拥有安宁的内心,直面眼前的困境。
不要把新挑战看成需要压抑或逃避的东西,而是一个学习和改善技巧的机会。
一个人若能从独处中找到乐趣,必须有一套自己的心灵程序,不需要靠文明生活的支持——亦即不需要借助他人、工作、电视、剧场规划他的注意力,就能达到心流状态。保持内在的平安、和谐。阅读便是我现在独处时,能找到乐趣的最好的方式。
阅读中, 我感受到了自我疗愈的必要性,学习了一些自我疗愈的方法。因为好多时候,我们并不是被现实困住,而是被固定的思维模式困住。对于生活中不可避免引发我们不良情绪的因素,我们需要了解它,认识它,接受它,并从中汲取力量。
作者提到:
当你愿意去面对自己内在的情绪时,就不会用伤害自己的方式掩盖这些感觉了。
从情绪的领域来说,脑袋中的思想,或是你所听见、看见的,都只是配角而已,情绪真正的主角是胸中潮起潮落的气血,不是别的。
当你的心为你的身体觉受贴上不好的标签时,你就会受到外在情境的控制而不能自已。
书中提到禅师的两弟子通过两首小诗,反映出的两种境界: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两种不同的境界,我们的心灵需要勤拂拭,更需要空灵,视自己为主体,由自己决定。
作者介绍了黄庭禅静坐法:
静坐的时候,你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观心上面,这时你会经历各种感受和妄念,这就是练习黄庭禅的最佳时机。
不论什么方法,要想奏效,首先必须要发现真正的自己。
记住,每当生活出现问题,或是有负面情绪升起时,都是一个大好机会,可以帮助你进一步发掘自己的旧伤,进而让你看到自己真正的面目。
万事万物皆有一定的“时”,这个时机非常重要。
我常常用自己的个人意愿去操控事情,不但容易得罪人,自己也很焦虑、紧绷,更是常常不高兴。
有的时候,敞开心胸去接纳自己没有想象到的节奏和“意外”,常常会带来惊喜,至少,日子会过得不那么紧张。
拿自己的地位、权力、口才、气焰去碾压别人,只能逞一时之快,最后,我们还是要为自己所有的言行后果买单。
最后,作者通过“张德芬心灵疗愈20问”给我们展示了“关于自我疗愈,关于亲密关系,关于你和他”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方式,再一次提供心灵指南。
读完本书,我想到了王君老师曾说:情绪智商高,我们才能在繁忙的事务和各种矛盾中,保持心境的平和愉悦。情绪智商的修炼途径有很多,其中的一个修炼场,就是和学生的缺点周旋。
作为老师,我们要发自内心地,对小孩子们的各种缺点,云淡风轻地,微微一笑。重视,但,从不萦怀。
她还说:
发自内心地相信:生而为人之意义,就是因为有这些缺点的“成全”。认识缺点,容纳缺点,调整缺点,终生与缺点共处,自渡与他渡,我们才拥有了真实而充实的一生。
作为高人,他们的高明之处是相通的。活的通透,是因为他们对自己,对世界认识在先。
先自渡再他渡,修行永远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