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煮酒今日看点古代文化
清官如何熬住“穷”:读《给曾国藩算算账》

清官如何熬住“穷”:读《给曾国藩算算账》

作者: 船行沧海 | 来源:发表于2016-11-03 19:44 被阅读0次

    近日因脚伤赋闲在家,读张宏杰博士的《给曾国藩算算账:一个清代高官的收与支》。书中用大量史料和数据重现了曾国藩在京为官时期的微观经济活动,揭示了“一个传统官员的经济生活状态,以及决定这个状态的制度背景”。一气读完,被书中清代京官群体在低薪制下的困顿生活所惊憾,掩卷而思,内心无法平静。

    京官群体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是“穷”和“窘”。清袭明制,官员俸银不及汉唐十分之一,低薪水平史上少有,而外官与京官收入悬殊,民间向有“穷京官”、“穷翰林”之谓。京官经济穷困之状,不读史料实难想象。

    曾国藩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得授翰林院检讨(从七品,相当于副处级),当时一年俸禄(含禄米折合银两)为129.95两银,而一家人在京节俭用度也要600两银,即使有外官馈赠等合情合理的额外收入,仍入不敷出,只能靠借贷度日。道光二十一年底,曾国藩靠借贷50两银方过年关。9年后身兼四个部委的副部长(侍郎,从二品),俸禄达500两银,仍需借贷过年,曾在给友人书中提及“今年腊底颇窘,需借二百金乃可过年”。几年下来债务高达1000两银,直至出京任两江总督多年后才还清债务。

    穷困拮据,又要维持官员的威仪体面,致使不时陷入困窘之地。书中有两个情景让人难忘。身为翰林院检讨的曾国藩被仆人陈升看不起,一次口角对骂后,陈卷铺盖另寻高枝,曾颇受刺激,愤然作诗道:

    “傲奴诽我未贤圣,我坐傲奴小不敬。拂夜一去何翩翩,可怜傲骨撑青天”。

    望着仆人扬长而去的背景,堂堂翰林必是羞愤难当。另一个细节是,已身为侍讲(从五品,相当于副司级)的曾国藩赴四川当乡试主考官前,为省钱,特意在衣物单中“蜜蜡朝珠一合”下注“要买假的”。带着山寨朝珠接受地方高官、士子们的隆重礼遇,曾大人心中可有不安?

    家境贫寒而洁身自好的京官们日子大抵都很窘迫。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弟是这一群体的典型代表。他“一布袍服,十年不易”,坐不起马车,每天徒步往返10公里到刑部上班,脚力之好堪比如今的健走一族。夏天屋顶漏雨,烂纸四垂,裱糊匠也请不起,直至冬天实在熬不住方借10两银修葺。老婆“帐被贫窭”,子女“敝衣破裤,若乞人子”,变法失败后,连来抓捕他的公差都感叹“乃不似官人”。

    然而,曾国藩、刘光弟这些京官们,面对困窘境地,却“处之怡然”,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书中没有明确解答,但综合散于各处的描述,大致可归纳以下三种应对:

    一是修炼内心,“学做圣人”,不为世俗利益所动。曾国藩进京第三年起,对自己每天喝酒、聊天、下棋的“闲游荒业”生活深为不满,断然养成每天楷书写日记,读史10页,记茶余偶谈一则的严格习惯,并立志“学做圣人”,发下“不以做官发财”的誓言,对自己有时为利所诱的内心波动随时进行严厉批评。如,他在一则日记中记载:

    坐间,闻人得别敬(注:分别时的馈赠),心为之动。昨夜梦人得利,甚觉艳羡。醒后痛自惩责。谓好利之心形诸梦寐,何以卑鄙若此,真可谓下流矣。

    这充分体现了儒家自我修炼精神之强大,作者点评到“京官初期打下的理学基础,是曾国藩一生保持清节的关键所在”。

    二是勤敏工作,怀才得遇,践行“尽职于社稷”的志向。通常,清代翰林一个月只上几天班,有的甚至可以常年不上班。刘光弟立志做清朝名臣,在刑部上班十分勤奋,“销假就职后到署甚勤,每月必到二十八九次”。 他持身峻洁,拒绝接受在当时成为惯例的碳敬、别敬等灰色收入。因变法获重用后,他不曲迎权贵,“少交游,避酬应”,“谓时事艰难,吾辈拜爵于朝,当劬王事,岂有暇奔走媚事权贵哉”。刘光弟等一类京官,通过十数年的勤勉工作,上升到更高级岗位,得以发挥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相较之下,金钱多寡就显得微不足道。

    三是在苦闷中继续等待,盼有朝一日能改变境况。很多京官愿意继续忍受穷困,是因为京官升迁快,一旦外放就不可同日而语。京官“其初升转优易,京外两途,互为出入,故供职者不以为苦”。不过,一些人盼做外官是为了到地方捞油水,而真正的清官则是为了有一片天地施展个人安邦治国的抱负。曾国藩当上了礼部侍郎后十个月,尽管没有片刻休息,但忙的都是些“等因奉此”之类的公事,对国家大事丝毫无补,故产生对工作无价值的苦闷,甚至想辞职回乡。他在信中提及“吾近于官场,颇厌其繁俗而无补于国计民生。惟势之所处,求退不能。”希望弟弟能有进步,等家里不用贴补,“略有仰事之资,即思决志归养”。后来到了地方做总督、办湘军,才逐步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成为一代中兴名臣。

    清代京官的穷窘并未消磨读书人的志向,相反,“贪风遍地的背景下,一批清官前仆后继,如同数盏明灯,高悬在一片昏暗之下,成为王朝的点缀”。曾国藩、刘光弟等名臣面对穷困,泰然处之,其内心之强大、志向之高远,实为后人楷模。

    最后,本书作者张宏杰本是财经专业出身,却爱好历史,以兴趣为引导,弃银行而就大学,继而读博士,完全又因兴趣完成这篇博士论文。其骨子里的精神与古人亦是相通的,亦令人倾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官如何熬住“穷”:读《给曾国藩算算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hli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