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怀中的羔羊》是美国作家凯洛琳·米勒的作品。
讲述了19世纪的佐治亚州作为承载诸多人梦想与现实的一方土地,吸引了无数的开拓者前仆后继,希望在此找到财富,并找到归途。
作品超越了地域与时间的限制,以散文般优美的语言对女性的生存环境以及她们丰富的内心世界表达了深切的敬意。
1.关于作者
Caroline Miller(1904~1992)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维克罗斯市,后随作为英语文学教授的丈夫移居巴克斯利,在那里她观察和采访了当地居民,将这些作为写作素材著成此书。
她因此书获得普利策文学奖,也是该州获得此荣誉的第一人。
2.关于作品
《上帝怀中的羔羊》讲述了两代垦荒人在这片土地上努力奋斗,艰辛生活的历程。
他们来到此处耕耘,渴望更远的地方。恶劣的生存环境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重重考验,也让年轻的心惶恐不安。
第一代垦荒人文斯和西恩育有三儿一女,大儿子贾斯珀沉稳内敛,有着像他母亲一样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沉默刚强的性格;二儿子里阿斯像父亲一样充满了开拓者的精神,任何时候都不安于现状,穷其一生都在找寻新的归宿;女儿希恩美丽而坚韧,随着丈夫伦祖迁移到他们的土地,开始了与大自然和命运的搏斗;小儿子杰克聪慧而敏锐,对身边的人和事物都有着体察入微的认识。
第二代垦荒者主要以希恩和伦祖以及她的兄弟们的生活为主。他们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自己动手修建屋舍,喂养牲畜,开垦耕地,生儿育女……一边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一边同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
3.关于希恩
作为第二代垦荒人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希恩的命运可以被划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作为泰丽莎·希恩·卡佛,她是一个善良、充满智慧、内敛的年轻姑娘。还未出嫁的希恩跟随母亲西恩·卡佛一起学习如何种植花木,饲养禽类,烹煮美味的食物,当然也包括自己制作简单而必须的日用品。
她敬爱父母,热爱生活,和兄弟们相亲相爱。直到遇见伦祖·史密斯,她的丈夫。
第二部分,作为泰丽莎·希恩·史密斯,希恩从一个涉世不深的小姑娘突然变成年轻的主妇。
“她那小麦色的脸庞饱满而欢快,嘴唇紧紧地闭着。风掠过她的额头,将她的头发从中间分开。她那明亮的棕色眼眸羞怯地左顾右盼。”
初为人妇的喜悦和不安充满了希恩的内心。一方面她要像人们期待的那样做好一个妇人应该做的一切事情——打理家务、服从丈夫,为他生儿育女。另一方面她也有着自己的意志和生活态度。陌生的、同样恶劣却失去父母庇护的生存环境让她忧心忡忡,但是她并没有轻易屈服。
从无法直视伦祖杀死小牛到独自外出被响尾蛇咬伤,艰难产下第一个孩子玛吉……再到独自保护孩子们,用猎枪杀死要袭击他们的美洲豹……希恩经历了太多起起伏伏。
也正是这些坎坷不平让她一天天成长,成熟,并且成为一个坚毅智慧的女性。
而每一次的成长都伴随着来自身体或者心灵的撕裂。
生存的环境并非像文字中描述的那样充满诗情画意。更多的时候,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残酷的现实,来自客观的压迫,天灾人祸。
希恩第一次生产时的紧张,孤独,忧虑、面对恶劣环境时人类的渺小,无力、失去亲人时的悲痛欲绝……
即便是失去伦祖后她极力维持生计,确保孩子们像父亲在世时一样顺利生活,结婚生子,她依旧是坚强的。
第三部分,作为泰丽莎·希恩·欧康纳,她成为斯威特沃教堂周边女人们羡慕的对象。
但是她还是要面对新的冲击——欧康纳打破了她对天堂的想象,并且战争带走了她挚爱着、牵挂着的亲人们。
她没有买下梦寐以求的、很多的黄金首饰,也没有买下一个黑人来为她劳作。
命运从来都没有怜悯一个柔弱的女子,它给她的是不停的跌宕起伏。
然而希恩从来都没有被命运打败,不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她都在用她的坚毅和宽广的胸怀接纳、战胜困难和挫折。
4.关于玛戈特
玛戈特·金布罗是生长在海岸边的一个勇敢叛逆的美丽姑娘。
她果断跟随里阿斯来到他的家里,不顾一切成为他的妻子。即使在里阿斯背叛她之后依旧不屈不挠,一刻都没有向命运屈服。
她帮助里阿斯抚养他和布利斯的私生女儿菲尔比,并不在乎她的先天骨骼缺陷,视如己出。
她为里阿斯生下儿子文森特,却始终没能阻止他远行的脚步。
小说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对女性的心理、生活环境进行了细腻的描写。散文般的语言生动展现出了一幅辽阔而动人的画卷。
以希恩为代表的女性即为上帝怀中的羔羊——生来柔弱敏感而细腻,却不得不面对冷酷无情的命运,在起起落落中一次次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