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六年前首次发作急性膀胱炎,不慎被耽搁治疗之后,小便就时常出现问题。平时只要感到疲劳,就会发生尿频、尿痛、尿不尽的状况,严重时甚至出现肉眼血尿,医生一般开左氧氟沙星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到后来尿频、尿痛、血尿发生的频率变高,尿频、尿不尽现象成了生活中的常态,人稍微有点疲劳,就会频繁上厕所,总觉得上一次没有尿尽。无奈身边只能常备急性发作时吃的药片,外出旅游也要随身携带以防万一。到目前还是不能确诊是何种发病根源,医生建议通过肾穿刺进行活检。
11月23日前的一周左右,我感到比较疲劳,喉咙出现溃疡,尿频、尿不尽症状也变得比较明显。一刻钟之前刚小便,但转眼就觉有尿意,又急着想上厕所,整个人的注意力就集中在要不要再去上趟厕所这个问题上。”
“23号晚间第一次扎针,我觉得在针扎下去的同时,整个人就放轻松了,尿意也不明显了,留针45分钟结束,就感觉不到有尿意了。直到第二天下午4点半之前,小便的次数也一直比较正常,下班回家做了一些家务后,之前尿不尽的感觉又来了。
之后的两天,上午小便次数正常,下午大概两三点钟之后,小便次数略多,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第二次扎针。
11月26日晚第二次扎针之后,我就没有任何想上厕所的感觉了,注意力可以全部放在其他事情上了,长久以来的思想包袱也卸下来了。
我相信近段时间只要注意休息,并加上内针调理,不会再出现像以往一样尿频、尿急,或尿痛、尿血状况了,第二天我就将防急性发作的药送给其他病人了。
28号晚第三次扎针之前,我已无任何小便不适,觉得这第三次针炙是属于巩固和调理了。”
这是W女士前阵子的一段用针记录。微信里,她还说了这样一句话,“遇到了内针,我心里因长久以来被多种疾病困扰的阴霾也消散了。”
W女士的症状时间较长,且易反复,然而对于黄帝内针而言,着眼点在于症在哪里,过去的经历、病因等,并不是要关注的重点。
尿频、尿不尽,这些就是症。症在下焦,是下病,下病就上治,所以第一选择是针刺头顶的百会穴及四神聪。
一般来讲,下面的症,就可以用下病上治这个法则来对治。比如常见的痔疮、前列腺不适、小腹发凉以及阴部等一些不适症状,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来用针。
思路再拓宽一些,脚底不适、下肢寒冷等症,这些三焦划分也都在下焦的症状,是不是也可以到上面来治呢?
W女士的症状比较重,在考虑下病上治的同时,还考虑了循行下腹部的相关经络。
取任脉,针刺列缺穴;
取少阴经,针刺通里穴,同时上下倒换至少府穴;
取阳明经,针刺偏历穴,同时上下倒换至曲池穴;
取厥阴经,针刺内关穴,同时上下倒换至劳宫穴;
取太阴经,针刺经渠穴,同时上下倒换至尺泽穴。
这是第一次的用针思路。
第二次用针,因患者的症状已得到较大改善,除了在头部继续施针外,手部劳宫穴、少府穴等没再进行上下倒换。
第三次用针更少,只在手臂上焦部分进行了取穴。
用针经穴是随证取之,用针多少也是随证施之。
如果患者症状改善不达预期,怎么办?除了注意加强导引以外,可以采用阴阳倒换办法。比如少阴经可以与太阳经进行表里倒换,厥阴经可以与少阳经进行表里倒换,等等。
可以考虑前病后治,比如直接在太阳经及督脉交会穴后溪穴用针。
还可以考虑循行这个部位的带脉,在其交会穴外关穴用针。
同样是这个思路、这些经络,到足部用针是不是也可以呢?
对一个病症而言,黄帝内针有很多可以组合的用针方法,具体用多用少、用哪一种,完全由医者根据临症情况决定。
黄帝内针讲法无定法,就是不让死记硬背、生搬硬套那些常用的经穴,而是在明理之后随心而用。无论哪一个同气点,只要在法理之内,都可以为我所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