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不要吃掉我”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竟是中国风动画,没有一句台词,却看痛无数人...
来源:lnstagram优选
ID:instachina1
在刚刚过去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皮克斯的中国风动画短片《包宝宝》获得了最佳动画短片奖。
BAO 既是“包子”的“包”,也是“宝贝”的“宝”,所以中文官方译名为《包宝宝》。

短片讲述的是一位空巢华裔妈妈和包子宝宝之间的温情故事。
不到8分钟,没有一句台词,却惹人落泪。
导演说,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关于母性的故事,还是一个关于放手的故事。

有一天,妈妈在厨房忙着包包子。丈夫快速吃完包子就去上班了,剩下她一个人在家,她吃包子的时候,突然发现包子变成了一个小男孩。
妈妈很喜欢这个包宝宝,像养孩子一样喂养它。

给它量身高、洗澡澡。


时时刻刻都带着它,去菜市场买菜,给它买爱吃的面包。

包宝宝也会围着妈妈团团转。

在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包宝宝一天天长高长大了。
长大后的包宝宝不再听话,不再黏着妈妈。
它有了自己的朋友。

妈妈怕它受到伤害,不想让包宝宝离开自己,但是包宝宝不领情,妈妈拿包宝宝最爱吃的面包讨好它,但是包宝宝依旧不愿意理她。

它关上自己房间的门,不让妈妈进自己的房间。在妈妈推门而入的时候,表情瞬间变得冷漠。

妈妈烧了一桌子丰盛的菜,想用食物的香味引诱包宝宝出来。
但包宝宝选择和朋友出去玩了,留下母亲一个人赌气地吃完了所有的饭菜。

晚上包宝宝回来了,还带回来了一个金发碧眼的洋妞儿。
洋妞儿亮出无名指上闪闪发光的钻戒,宣示着自己的主权。

原来包宝宝回来,只是为了收拾行李,它要离开这个家。
妈妈死死守着门,也改变不了包宝宝离开的念头。
失望和愤怒之下,她一把将包宝宝塞进了嘴里,然后蹲在地上哇哇大哭。

这个片段令人倒吸一口凉气。
导演Domee Shi自己形容这个动作是“激情犯罪”。
Domee是华裔女导演,来自中国四川,她说这个短片的灵感来源于她的妈妈,“小时候在多伦多,母亲总把我当做手心里的小包子,一刻不离她的视线,不许我乱跑,所以这种转变对他们来说很难。”
Domee妈妈曾经说过:“好希望把你塞回肚子里,这样就一直知道你在哪儿。”

母亲激动之下,竟一口吞掉包宝宝,这个情节极富震撼力。
母亲用爱养育了子女,却有可能变成以爱为名的绑架,用爱将子女吞噬。
中国式的亲子关系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最典型的就是《我家那小子》中引发热议的朱雨辰母子了。
朱雨辰已经39岁了,依然在演艺事业上没有太大的起色,这和朱妈妈对他“过分的爱”脱不了关系。
每天早上4点起床给儿子熬梨汁,坚持了10年。去看儿子还背着炖着排骨的锅。
怕儿子受伤不准他接打戏,蹲守儿子贴吧为他投票,每天发的微博都要过问,干预儿子的每一段感情……

然而她却从来没有想过儿子的感受。
朱雨辰多次痛苦地向她表示“你这样子会把我搞死的”。
但只要朱雨辰稍有异议,她就拿出苦口婆心的架势:“一切都是为了你好。”
“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所以小到每天的吃穿,大到工作与婚恋,都要为孩子做好安排,想给孩子最好的资源与条件,只希望他们的人生只有鲜花与掌声,不愿其跳出这精心铸造的牢笼。
在这类父母心里,孩子是“私有物品”,是自我期望的实现与自我价值的延续。

他们早已习惯为其包揽一切,安排所谓的“最理想的一生”:
小时候要乖乖听话,上学后要用功读书、成绩要好,考个好大学、好找工作的专业;
毕业后考上公务员,找个“铁饭碗”的工作,然后相亲、结婚生子......
更有甚者,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强加在孩子身上,强迫孩子去完成他们未完成的梦想。
终于在“为你好”的影响下,孩子懂事了。

可是,每个懂事的孩子背后,都有着一对“不懂事”的父母。
还记得那个不久前跳江自杀的博士吗?26岁的他,是别人眼中的“天子骄子”,他活成了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却并不快乐。
“只愿下辈子投胎不做您的孩子,也不想再让您受伤”,他唯一的愿望是做自己,不是别人眼中的自己。

这一切都出自“为你好”。但其实,每一句“为你好”都是一种精神强暴,是以爱为名的绑架。
“把你拉扯大容易吗,你这样的成绩对得起妈妈吗?”父母往往只是发泄一下自己的情绪,却会让孩子有深深的负罪感。
爱太多,会成为孩子的负担。
那怎么样才算是真的“为你好”?
真的“为你好”只有一个前提,就是尊重你,尊重你的意愿,尊重你的选择,为你好才是对你好。
正如纪伯伦在《孩子》中写的那样,儿女的诞生源自于父母对于生命的渴望,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为了父母而来。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不是你的想法;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不是他们的灵魂。”

王菲对女儿窦靖童就是这样。
在公众眼中,窦靖童真的不算“乖”孩子:早恋、染发、退学、纹身,后来直接把头发全剃了。
多数父母眼中“坏孩子”会做的事,她基本上做了个遍。

14岁时,窦靖童主动和王菲商量,从北京的重点高中退学。
随后,她考入伯克利音乐学院,原以为这是个好的开始。没想到两年后,她再次退学。
如果换了一般的家长,大概早就气得跳脚了。
可这两次退学,王菲都没有阻拦,只是告诉窦靖童,自己想好了就行。
窦靖童说,“我觉得学校里很多同学都不太清楚自己想做什么,但我很清楚,当我说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我已经准备好了。”

她坚信自己做的每个选择都不会浪费青春。
王菲给女儿窦靖童写过一首歌《童》,其中有一句歌词:
你不能去学坏,你可以不太乖。
不够“乖”的窦靖童,活得独立,活得明白,活出了真实的自己。

说到这种互相尊重的亲子关系,杜江与霍思燕也堪称模范。
杜江在《爸爸去哪儿》中,曾送给嗯哼一首诗:
你不是我的希望,不是的,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我那些没能实现的梦想,还是我的。
与你无关,就让它们与你无关吧。
你何妨做一个全新的梦,
那梦里,不必有我。
然而我爱你,我的孩子,
我爱你,仅此而已。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等待相守,只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为了等待分离的那一刻。
曾看到这样一句话,父母的爱,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
很多时候,父母对于孩子长大后的必然离去,是抗拒的。接受分别的过程势必伴随着巨大的痛感。
导演Domee也谈到:“当父母对孩子的爱达到极致时,为了不让孩子离开,甚至会作出毁了孩子的行为。所以,对子女过度保护的父母要学会放手。”
短片《包宝宝》的最后,吞掉包宝宝的妈妈陷入了深深的懊悔之中。
这时候她突然惊醒,原来这是一场梦。她现实生活中的儿子带着女朋友回家了。

原来前面母亲和小包子的故事,便是她和儿子过去的点点滴滴。
母子俩终于冰释前嫌,妈妈接受了洋媳妇,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坐在一起。

Domee表示,她只想透过《包宝宝》表达一件事——
“爱要随着时间而改变”。
儿女若是风筝,父母便是线;
儿女若是箭,父母就是弓。
适当的放手既是成全,也是尊重,更是真正的“为你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