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动物一样都是有生命的胚胎,和动物不同的是我们有精神胚胎。精神胚胎是在0-6岁孕育和发展起来的,甚至可以继续到12岁,我们称这个时期为敏感期。概略地说,敏感期是那个由内心引导,向某个对象注意、关注、被吸引,条件许可时进入、沉浸、融入、成一体、引发愉悦和快乐的那个时期。”(引自《捕捉儿童敏感期》)
现在的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但是如果不懂得孩子成长的规律,不清楚孩子在不同的阶段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那么很可能会发生揠苗助长的事情。而错过了,孩子的敏感期,以后再要来弥补不仅收效甚微,甚至也会给孩子的成长设置了障碍。
孩子精神胚胎的成长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创造的权利应该交还给孩子。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为孩子营造自由、爱和秩序(规则)的环境,并且了解孩子不同阶段处于什么敏感期,尊重他们自己的行为举止,他们天然地就懂得创造和完善自己,我们只需在身边静心地守护与陪伴,静待花开。
孙瑞雪老师编制的《捕捉儿童敏感期》详细为我们分析了孩子在不同的阶段,是不同的敏感期:
一、0岁~2岁半
1.视觉——刚生下来,对明暗相间的地方感兴趣。
2.口——包括用口进行的味觉、触觉的过程。用口完成感觉事物、认识事物,不断练习使用牙齿、舌头。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婴儿喜欢吃手,甚至还会发出“嘬、嘬、嘬”的声音,并且他们喜欢看到什么都要拿到嘴里来舔一下,我们大人总是认为孩子怎么那么好吃。实际上,孩子最早就是通过嘴巴来认识这个世界的。我们人为地却压抑和限制孩子吃手是不科学的,当他口的敏感期过了以后他就会转向新的事物,但如果没有得到满足,以后他去到外面可能会变得非常喜欢吃东西,甚至比较大了还会乱咬人。
3.手——喜欢抓东西,用手探索环境、认识世界。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发现,孩子看到什么东西,都喜欢用手去碰一碰,摸一摸。
4.走——从最初的要成人拉着手跳,到独立行走,到要上下坡、爬楼梯,到专爱走不平的地方。
有些小朋友,走的敏感期来得比较早,10个月左右就会走路了。我女儿是12个月末到13个月才真正会走路。刚开始学走路,跌跌撞撞,站起来,还没走几步就摔倒了,但是孩子玩得不亦乐乎,摔倒了就重新站起来了。当她刚学会走路不久,走起来还七扭八歪的,她就喜欢去走斜坡的,那个斜坡坑坑洼洼,看得我心惊胆战,但我又害怕破坏她的积极性,所以,我只能在旁边守着她,摔倒了赶快扶她起来,让她重新来过。
5.空间——喜欢探索空间,最早发现爬、抓、移动物体等,稍大一点则喜欢爬高、旋转、扔东西等。
比如孩子们喜欢玩躲猫猫,喜欢在狭小的空间中钻进钻出,喜欢在椅子上爬上爬下,甚至有时喜欢把玩具扔到地上,这是他们探索空间存在的游戏,我们不能用大人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行为,只要保证他们安全的情况下,尽量让他们去尝试。
6.细小的事物——对极小而精致的东西感兴趣。
7.秩序——急切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且又秩序的环境。
家里的小家伙,刚好就是处于这个敏感期,她的事情一定要妈妈做,必须妈妈为她冲奶粉,别人冲她就会哭闹,甚至把牛奶倒掉;回到家,门必须由她关,妈妈关掉了,还是得重新开门,让她关;她穿什么鞋子,妈妈就必须穿和她相类似的(有时候,她还不知道妈妈和她不是一体的);上厕所她有时不要我们抱(抱也只能是妈妈抱),她会说:“免,我自己来”。自己脱裤子,自己冲水,自己洗手,帮她完成她会很生气、甚至哭闹,一切又得重新来过。
8.模仿——最早表现为模仿一个词或一应一答,重复进行;也模仿动作。
女儿的模仿敏感期,我感觉比较明显是从一岁半开始的,别人做什么事,她就跟着做。出去玩,看到小弟弟要妈妈抱,她也立刻跑过来要妈妈抱抱。我们有时候坐着把脚盘起来,她也要把脚盘起来;我在看书时,单手撑着下巴,她也会模仿这个动作;奶奶在拖地,她会跑过来要求奶奶把拖把给她,她也要拖地。在看《雷欧去海边》,雷欧的妈妈抱着雷欧走向大海,跳起了“蛤蟆舞”,她觉得很好玩,也要求我把起她在床上跳“蛤蟆舞”(嘴里还不停地哈哈笑)。我们讲话的时候她很喜欢学舌,重复我们讲过的语言,我给她阅读绘本的好多词汇也被她记住了,并且“套用”。所以她的表达能力还不错,有简单的逻辑,能说简单的句子。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9.自我意识——表现为咬人、打人、说“不”等。
我女儿(28个月大)现在的自我意识已经非常强烈了,手里拿着东西的时候经常说:“这是我的,不是你的”。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吃饭喜欢自己吃,不要别人喂,说:“免(不用),我自己吃”。上厕所也要自己去上。她穿衣服一定要穿自己喜欢的,如果她不喜欢她是不会穿的。同时,她也学会了打人,以前被别人打,不会还手。但现在和小朋友抢东西,会打人,而且总是认为拿到手上的东西就是自己的。奶奶唠叨她,她也会做打人的动作,并且紧绷着脸。
10.审美——要求食物或用具必须完整。
吃东西的时候,如果把水果切碎了再给她,会哭闹着不吃,并且要求重新再拿。饼也是要求一整个。老人不懂,总是以为是孩子贪心,又害怕东西吃不完浪费,这实际上,是孩子追求完美的表现,打人或许能欣赏残缺的美,但是,孩子只能欣赏完美。我们必须保护孩子的这种天性。
网络来源于网络二、2岁半~3岁
1.建立概念——儿童开始将自己的认知感觉同语言配对。
2.自我意识产生——私有意识产生,明确指明“这是我的”。
现在听到女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是我的,不是你的”。这不是孩子自私的表现,她必须通过区分事物的归属,来认识自我。我有时会跟她说:“这些书(绘本)是你的,但那些在桌面上的书是妈妈的。”
3.秩序——需要保护一个精确且又秩序的环境。
三、3岁~4岁
1.执拗——秩序敏感期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成人破坏了这一个秩序,儿童就会哭闹、焦虑、表现出不可逆性。
2.垒高——喜欢把物体垒高,然后推到,在垒高,以此建立三维空间的感觉。
3.色彩——开始对色彩产生感觉和认识,并开始在生活中寻找不同得颜色。
4.语言——开始对句子表达得意思感兴趣,并且重复或模仿他人说话。
5.诅咒——发现语言是有力量得,而最能表现力量得话语就是诅咒。成人反应越强烈,儿童越喜欢说诅咒的话。
6.追求完美——从要求食物完整发展到了对所使用的用具、事物完美的追求。每件事都不能出错。
7.剪、贴、涂——真正开始有有意识地使用工具。
8.藏、占有欲——开始强烈感觉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的快乐。物品的交换从此开始,拉开了人际关系的序幕。
9.逻辑思维——不断追问“为什么”,打破沙锅问到底。
10.绘画——儿童与生俱来的表达自我的语言方式。
11.延续秩序——从具体的生活秩序延伸到了心理秩序。
12.人际关系———对一地交换食物和玩具。
四、4岁~5岁
1.出生——开始询问自己从何处来,这是儿童安全感最早的来源。
2.情感——不仅开始表达感情,而且关注别人是否爱他。对父母的情感反应非常敏感。
3.人际关系——从一对一交换玩具和食物开始,到寻找相同情趣的朋友并开始相互依恋。
4.婚姻——人际关系敏感期读过后才真正展开。最早要和父母结婚,之后会“爱上”一个伙伴。
5.审美——开始对自我和环境有审美要求。尤其女孩子对自己的衣着和服饰产生浓厚兴趣。
6.数字概念——对数名、数量、数字产生了兴趣。只有三位一体地掌握,才算掌握了数的概念。
7.身份确认——开始崇拜某一偶像,积累未来成人时的人格特征。
8.性别——对性别以及对自身身体的认识基于来自观察,如同认识眼、鼻、口一样,态度很客观。
9.音乐——儿童生来具有音乐品质。
10.绘画——儿童生来具有绘画品质。
11.符号——孩子对识字、拼读、认识符号等感兴趣。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五、5岁~6岁
1,婚姻——5岁以后选择伙伴的倾向性非常明显。
2.书写——对符号、书写文字符号产生兴趣。
3.数学逻辑——对数的序列、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产生兴趣。
4.社会性兴趣——开始积极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权利,喜欢遵守和共同建立规则,形成合作意识。
5.动植物、实验、收集——开始热烈地吸收一切来自自然界的知识。
6.延续交往——结束一对一的交往,进入三四人一组的交往。
六、6岁以上
一些螺旋式敏感期,伴随着孩子一直成长到12岁。如绘画、音乐、语言、审美、对空间的认识、人际关系、秩序、独立等等。除此以外,小学的孩子开始明显对理财的兴趣、集体意识、深入思考问题的趋势等。
在现实生活中,因为我们对于孩子成长的敏感期不是很了解,在孩子做某些行为的时候,我们总是认为那是孩子任性、捣蛋的表现。还好现在孩子还小,很多东西还有机会弥补。现在的幼儿园太早就教小朋友写字、认字是违背孩子的发展规律的。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时到花开,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