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历史文章精选
晚清最悲壮的小官,以死“尸谏“慈禧,孤忠可悯

晚清最悲壮的小官,以死“尸谏“慈禧,孤忠可悯

作者: a1e97cf796be | 来源:发表于2018-12-20 22:57 被阅读3次

    乾坤双泪眼,铁石一儒冠

    这句话极其贴切的描述了吴可读的风骨气概,古人以死谏言,在我们看来,可谓愚蠢之极,然而在古代却是备受推崇,那是言官的铮铮铁骨,是文人们立身处世的至高境界。

    吴可读,甘肃兰州人,1849年(即道光二十九年)中进士,后任吏部主事(在吏部中地位最低的),以“尸谏”慈禧震惊朝野。

    故事发生在1879年,吴可读已经快70岁了,这个年龄已经可以告老还乡了,但为何吴可读要自尽“尸谏”慈禧呢?

    原来同治19岁就去世了,没有留下任何子嗣,导致后继无人,按照祖例,需要从下一辈(即“溥”字辈)中挑出一个合适的人,为同治立嗣。但是这样子做,慈禧就不愿意了,辈分从皇太后到了太皇太后,这还怎么垂帘听政啊。所以就决定选择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以温总次子的身份登上皇位,兄终弟及,这样慈禧就可以继续以皇太后的身份专政了。朝中大臣虽有反对之意,但无奈慈禧权势太大,无人敢提出反对。

    载湉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之所以能登上皇位,多亏了他的母亲(慈禧的亲妹妹),不过在封建社会,礼制很重要,兄终弟及终究会导致皇帝的世系乱套,礼法上也会名不正言不顺,当时的内阁侍读学士广安就曾比较大胆,向慈禧上了一道折,希望慈禧能够立下铁卷,到时候能够还政归本,但是慈禧批了八个字“冒昧渎陈,大胆妄为”,强行将此事压了下去。

    一晃五年,就在大家都觉得这事已经过去的时候,吴可读冒了出来,这件旧事再次提上朝议。

    吴可读下定决心尸谏后,就立刻安排自己的家人出京,然后准备一些银两委托他人帮忙料理后事。之后主动请缨参加同治的惠陵移葬大典,就这样在惠陵旁的三义庙中服毒自尽了,没有丝毫的征兆,除一身破衣,还留有一道遗折。

    内容大致写着:光绪生子,须承继同治之子,方能还政归本,大统有成。此事一时间轰动朝野。慈禧看完还有一丝感动,毕竟同治是她的亲身儿子,于是特下恩旨“孤忠可悯,加恩按五品官例议恤“。

    官虽小,可气节令人敬佩,实乃名士。

    绝笔:回头六十八年中,往事空谈爱与忠。抔土已成黄帝鼎,前星预祝紫微宫。相逢老辈寥寥甚,到处先生好好同。欲识孤臣恋恩所,惠陵风雨蓟门东。

    注:铁卷源于宋朝,宋太祖在去世前,因为自己的儿子年龄太小,怕外人专政,于是和太后商议传位给弟弟赵光义,然后让宰相赵普写下立誓书藏在金匮中,来保证赵光义之后会传位与赵匡胤的儿子,然而这兄终弟及,还政归本终究只是他们美好的想法,赵光义之后也是直接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赵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晚清最悲壮的小官,以死“尸谏“慈禧,孤忠可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jcp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