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芸,贾府支系,住在什么西廊下,有两间房一亩地和母亲艰难度日。从贾芸的生活我们可以看出,越来越多旁系子孙早已脱离纸醉金迷的生活,活得和街上普通人并无两样。贾芸,父亲早逝,书中没有交待其父经历。住在廊下的玉字辈,和贾珍贾琏他们也应该不远,只可惜早逝,没能给小家庭多挣下些产业。
贾芸读书不多,与家境有很大关系。从小无父亲教导,有个“不是人”的舅舅,对这孤儿寡母也没有多照看,任其自力更生。当贾芸逐渐长大,自强自立的想法让这个男儿开始到贾府寻找出路。
没有父亲为他结下的人脉,也没有金荣母亲那样走动出来的亲密,贾芸可以说在一无所有的底子上慢慢混进府上。
当看到被人簇拥着骑在高头大马上的宝玉时,这样被人捧在手心里的生活,是贾芸不曾经历的,还同样年少的他自然也会心生羡慕。作为晚辈他主动向宝玉问好,一声“宝叔好”,这一声宝叔有多少亲密又有多少多少仰慕呢。
宝玉见他心生欢喜,“倒像我的儿子”,虽说是一句玩话,却不由拉近两人的关系。贾芸极聪明,便借势说出那段爷爷孙子的论断,‘摇车儿里的爷爷,拄拐棍儿的孙子’。虽然年纪大,‘山高遮不住太阳’。只从我父亲死了,这几年也没人照管,宝叔要不嫌侄儿蠢,认做儿子,就是侄儿的造化了。贾芸说是是实话,成长中真的少人管教,宝玉让他别和他们鬼鬼祟祟的,便是希望贾芸走正路,这可是最直接的教导。明儿你闲了,只管来找我,这句允诺不过是富贵公子随意的招呼,就像现代人说的,有空请你吃饭一样没有放在心上,可是贾芸当真了。
第二天,贾芸给王熙凤送了礼,就特地来到仪门绮霰斋等宝玉了。幸好小红指点迷津,贾芸才没有白耗一天。
第三天,凤姐交代了贾芸差事,贾芸依旧来到绮霰斋,宝玉却去了北静王府。几次三翻如此爽约,一来宝玉真没把贾芸放在心上,二来可见贾芸生性执着,就像找工作这件事,贾琏那里解决不了,他依然积极想办法去求凤姐一样。这会儿,贾芸是真心想结交宝玉。
如前所述,宝玉的世界对贾芸来说是不可想像的,小门小户的少年绝对会羡慕,如果有机会见识一下也是好的。宝玉还是贾府的宝贝疙瘩最金贵的凤凰,与宝玉往来密切了即使没有什么到手的利益,能成为宝玉朋友圈的人对贾芸日后发展也是如虎添翼的美事。
只是不想,宝玉被人暗中使坏大病一场。那些日子里,身边弟弟侄儿那么多却是贾芸带着小厮们在照看。我猜想是贾芸主动请缨吧,府上管事的人对贾芸未必有多熟,倘苦能主动想着他就没有贾芸苦谋差事的事了。其它子侄那会儿也因为大观园多数有差事在身,何况照看病人不是什么好差事,又苦又累没好处可拿。只有贾芸的差事恰好在园子里,离府上近便两边跑着也不误事。30多天日夜陪侍,可见贾芸对宝玉一片赤诚之心。
等宝玉大安了,必是有人说起贾芸这些日子的辛劳,这才想起当日约贾芸说话的事,于是主动让人把贾芸叫进了怡红院。几个月等待后,贾芸终于进了怡红院。那里奇珍鸟雀,满屋古玩陈设,以及穿红着绿的丫头都让贾芸开了眼。他的世界终究到不了宝玉这一层,宝玉聊着些淡话,谁家的戏子好,谁家的花园好,又告诉他谁家的丫头标致,谁家的酒席丰盛,又是谁家有奇货,又是谁家有异物。贾芸如何知道这些事儿,不过口里顺着宝玉说。贵公子和小门户的少年其实是两条不经意交错的射线而已,偶尔交汇碰撞的光芒却足以让这个少年铭记。
后来,贾芸不忘宝玉,差人送来两盆白海棠,让大观园少男少女们的诗社有了名字“海棠诗社”。第一次起社,名字便因贾芸而来,这是巧合吗?这是否是贾芸对园子里诗画生活的向往呢?
宝玉就像是贾芸生活中一盏遥远的航灯,让贾芸对未来有了看得见的向往。即便日后成不了宝玉,也发现了生活的诸多美好。
贾家被抄后,有情有义的贾芸积极营救宝玉是可信的,也是可行的。贾家多败儿,操行积极有为的也独有贾芸了,这样才不枉当日宝玉一声我的儿。
作者:红迷轻罗小扇
喜欢小扇的文字,欢迎多多转发收藏。
关注小扇,和小扇一起乱翻红楼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