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说到了晚年生活这个话题。她说大多数人的想法都是年轻时在外面拼搏,年纪大了就会回到自己的老家,安度余生。
我说,那我不是这么想的。我的愿望是退休以后,去行走世界,做一个行走中的记录者。朋友觉得我在痴人说梦,说:“想法倒是很美,但你不要待在父母身边吗?”
我补充了一点,“当然了,前提条件是父母要能够照顾好自己,否则也脱不开身呀。”
“就怕那种中风偏瘫呢,没有了自理能力,得时刻照顾。这种情况很普遍。”她无不担忧地说。
我的脑海里当即就掠过一句话:父母安康,我们才敢有诗与远方。
说出这个观点,可能有人会认为我是在道德绑架,毕竟中国的孝文化已经根深蒂固。其实恰恰相反,我觉得人应该要去追求诗与远方,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有意义,但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又受到各种限制。
《论语》里有一句“父母在,不远游。”这只是顺应了那个年代,交通不方便,通讯不发达,远游会让父母担心。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如今没有理由再拿这话当挡箭牌,来捆绑我们的双脚。
父母在,和父母安康,这是两个概念。假设我们的父母亲有一方患重病,我们还能心安理得地前往自己想要追逐的远方吗?即使心里再想,理智与道德都会告诉我们不能。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开始意识到每做一个比较重大的决定之前,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不再像从前一样只要跟着自己的内心走就行了。我想,这就是长大吧。
02
前两天,杜同学的姑姑来了。我问她肩膀是否还痛,她说虽然中药实在难吃,但吃完后总算好了。我也替她感到高兴。
事情发生在三个星期以前的周末,姑姑,和她儿子、儿媳、小孙子来我们家。她说最近肩膀很痛,有时还延伸到脑部都痛。我婆婆说估计也是颈椎病,她的症状类似,去涟源一个老中医那里抓了几副药吃,要好多了。
我公公以前也吃过,五副药就药到病除。一副中药有二十几种药,剂量又大,但每副要上百元。表弟说干脆今天就去,别拖久了。在我们的软磨硬泡之下,她同意去了,也叫我一同过去。
老中医边把脉边抽烟的神态让我有些狐疑,把脉把了很久,持续了两根烟的时间。且那么多中药混在一起吃,让我感觉有乱枪打鸟的意思。也有可能是现在的中药药效没以前好了,所以得加猛一点。
当然了我不是不相信他,毕竟他也治好了N多人,否则名气也不会传出这么远。另外他说的很多理念其实是属于现代医学,算是中西医结合吧。
老中医算盘一算,纸上一写,说先吃7副药,每副120块。姑姑吓了一跳,说:“哪要这么贵?我没带这么多钱。再说我这个不严重,不吃了。”
表弟哭笑不得地说,“你看,就是这么小气,不知道自己的身体是最重要的。”母子俩你一句我一句差点吵了起来,老中医无语地走了出去。
作为侄儿媳,可能没有资格去评论,她儿媳都没有插话呢。但在这种令人尴尬的情况下,我还是直截了当地说:“姑姑啊,你说没带那么多钱,我们这几个年轻人在,还怕这几百块钱付不起吗?再说,你是平时很少吃药的人,吸收效果会更好。即使吃了没好,损失的无非就是这点钱,要是好了不就皆大欢喜吗?”
经过一番说服,她最终妥协了,说先吃5副。尽管还是不太情愿,觉得花了冤枉钱。姑姑家的经济情况其实并不差,但生活条件提升了,观念并没有跟着升级。
回家的途中,表弟有点惆怅地说,“怎么就不会想呢?一点都不注意自己的身体,你要是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到头来还不是苦了我们后代?”
“我要是得癌症了,绝不会去医院治疗,每个人都会死的,有什么好怕的?”姑姑气愤地说。
“到时候你都动不了了,还由得着你来做主吗?我不把你抬去医院,别人会怎么想?”两个人又开启了拌嘴模式。
“好好开你的车喽,少说两句。”表嫂劝阻道。
听着这一沉重的话题讨论,深刻认识到了父母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子女的幸福指数。
其实我们这一代人,是比较辛苦的一代。既要赡养父母,又要全身心养育下一代,还要确保自己老了以后,不给孩子添乱,能过好自己的生活。
特别是我们的父母这一辈,是危险人群。很多病都发生在五十岁左右,如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冠心病等,一定不能忽视它的潜在风险。
03
电视剧《最好的我们》里,男主角余淮学习优异,热爱物理,梦想考上清华大学,成为一名科学家。高中三年,他为全国物理竞赛全力以赴,希望通过这条路来上清华,可惜高考失败了。
尽管复读一年考上了,但他仍没有勇气与他喜欢的女生耿耿联系,因为他母亲患了尿毒症。他为了照顾母亲,放弃清华,选择了本地一所普通的大学。
母亲患病,这个漫长的痛不欲生的过程,折磨了患者,也折磨了健康的家人。这份沉痛的重担不仅让他与梦想失之交臂,连爱情也没有资格去追求了。
多年后,耿耿和余淮再次相见时,从前那个无所不能的他,在如今已经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她面前,有了强烈的落差感。最好的他与最好的她之间,隔了一整个青春。
电视剧或小说里,这样的桥段并不少见,现实生活里也时常听说。对于普通家庭而言,家里只要有个人患了重病,无论从经济还是心理方面,都会让其他人难以承受,充满无奈。
朋友小Q不顾父母反对,远嫁到了四川一个山村里。刚结婚的那两年,他们的小日子过得很甜蜜。但生完孩子不久,小Q的婆婆就患了重病,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
小Q的老公只能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工作,每个月付完他母亲的医药费,工资就没剩多少了。小Q在家照顾了婆婆几个月后,也得去赚钱补贴家用了。
孩子拿给外婆带,为了陪伴孩子的成长,自己只能在娘家附近工作。夫妻两地分居,且生活过得很拮据,经济压力大,恨不得一块钱掰成两块花。以前还能时不时地去旅游,现在就别再奢求那些诗与远方了。
对他们来说,家人患病,是生活中突然出现的重大变故,让他们喘不过气来。就像一朵挥之不去的乌云,时刻笼罩在家庭的氛围里。
04
对于小Q的处境,我很能理解。几年前,我妈被检查出了慢性肾炎,且到了比较严重的地步,检测出尿蛋白是三个加,继续恶化下去很可能患尿毒症,听上去都觉得很恐怖。
那时我刚参加工作,弟弟妹妹在读大学,对于我们这种家庭来说,如果病情加重,无疑是雪上加霜。
我带着她去长沙的大医院治疗,不料在门口被医托骗了,辗转来到了一个不熟悉的乡镇,相信那个所谓的神医推荐的药物。吃完后,当然没卵用。之后仔细回想一下,这就是典型的病急乱投医。
在网上也到处找相关的信息,有几个帖子写得无比真实动容。加了几个人的QQ,一聊,发现全是打着自己的亲人得了肾病后痊愈的幌子,实则是卖某某草药的。
也接到过某家私立医院的电话,三番五次地劝我们去那边治,说有很多成功案例,说要是再耽搁下去,后果会很严重云云。
后来,还是听了作为医生的表哥的建议,先选择中医治疗。我爸是个爱钻研的人,时不时地给我妈调整一下中药单子。两年后,终于好了,且没有再复发。
在这期间,虽然我们有过惊慌,害怕,但终归是挺过来了。还好我妈这个人心态比较好,生意照常做,生活照样过,没有给自己以及我们子女传递过重的精神压力。
05
其实父母老了,很容易把子女当成精神寄托,心里没有安全感。但我们更愿意看到他们能享受自己的生活,依然有梦可追,有诗可吟,有远方可走。正所谓“老有所乐”,“夕阳无限好。”
忽然想起前些天发生的一件搞笑的事,老爸拍了一张夕阳的美照,发在了群里,我们表示赞叹不已。接着,他说,请根据这张图片,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抒情散文,题目自拟,奖金是两只土鸡,顺丰包邮。结果没人搭他的腔。
夕阳无限好过了一会,他又说,看来是奖金太少了,那就翻倍,舍不得生态鸡,捉不到天边鸟,为了目睹你们的风采,就豁出去了。只要把大体轮廓勾勒出来,不求倾国倾城,只求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过关啦。
老妹说,你是猴子派来搞笑的吗?你让我们这帮年轻人写夕阳红,情何以堪哪?
我发了个笑cry的表情。然后灵机一动,鼓励老爸重出江湖,重新拿起笔杆,书写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这才是真正的“夕阳无限好”呀。
可他说,夕阳再好也是“近黄昏”了。写文章是很费精力的事,他不想再鼓捣了。他只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能健康体面地度过,所以他的“事业”就是养生。
他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患了某种不治之症,即使自己坚持不要去医院折腾了,但是外界的舆论和道德观念并不会允许家人这么做,而是会竭尽全力地去治疗,最终的结果就是命没了,钱也被挖空了。
他不希望我们肩上背负着那些不该有的重任,管理好自己的身体,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后代的福气。我表示深以为然。
有病就趁早治疗,别因为舍不得或不以为然而误了病情。没病就提前养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规律。
愿父母们都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平安快乐地度过一生,我想这是每个子女最大的心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