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和“官人”这两个词在宋朝使用比较广泛。“官家”最普遍的意思就是指朝廷、官府的各级衙门以及这些衙门里当官的人,有时候也称“公家”,道一声“官家”当然有权威和尊重的意思。
在宋代“官家”就成了臣民对皇帝的特定尊称,除了当朝的皇帝,就没有人敢自称官家了,其他人称“官家”是要杀头的。如《水浒传》里有很多场合梁山好汉就把当时的皇帝宋哲宗赵煦、宋徽宗赵佶称作“官家”;还有该书第十九回中“短命二郎”阮小五出场时唱的歌“打鱼一生蓼儿洼,不种青苗不种麻。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这里的“赵官家”指的就是赵宋皇帝。
皇帝为什么叫“官家”呢?这源于三国时曹魏名臣蒋济在其著作《万机论》中的一句话:“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兼三五之德,故曰官家。” 所谓“三皇”是指天皇燧人氏、地皇伏羲氏、人皇神农氏;黄帝、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尧、舜合称“五帝”;“三皇五帝”是中华民族公认的人文始祖。
这句话意思是“三皇”以天下为官(公);“五帝”以天下为家;总之,“三皇五帝”都是大公无私、以天下的苍生百姓的福祉为己任的远古贤德圣君。所以后来的皇帝都以他们为榜样,兼修“三皇五帝”的品德操行。
即皇帝(天子)是代表上天来治理天下,天下的子民对于皇帝来说,都应当一视同仁,皇帝本人无私爱、私财,故称呼自己为“官家”,这当然是封建帝王想往自己脸上贴金的说法。
其实“官家”的最早起源应该还在曹魏之前的两汉。上古时期曾把帝王所居之地称为“县”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由此“县”又可以引申为国家,这样把一国之君称为县官(此县官非彼县官)也就顺理成章了。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绛侯世家》中有“县官谓天子也!”;同样地,东汉光武帝刘秀就多次被称呼为“国家”,如《后汉书·冯岑贾列传》记载“……以立微功,皆自国家谋虑,愚臣无所能及。” 这里“国家”就是指皇帝刘秀,把“县官”和“国家”合在一起就是所谓“官家”。
在宋朝以前,皇帝称“官家”比较零碎和非正式,历史上第一个正式被称官家的皇帝是十六国后赵武帝石虎 。《晋书·石季龙载记》:“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卿从我乎?”,讲的是石虎对其堂叔石勒的不满,他准备学习冒顿单于杀死父亲取而代之,征求亲信们的意见。
其他朝代的皇帝一般都自己称孤道寡,让臣民尊之为圣上、今上、万岁、陛下等等,为何唯独宋朝皇帝喜欢称为官家呢?你看,宋朝以后的皇帝也立马不称“官家”了!
有人猜测,宋太祖赵匡胤本来是周后主柴荣在潜邸就很信任的旧部,人家一即位又马上提拔他为位高权重的殿前都点检,宠幸有加。可这赵点检一转身就忘恩负义夺了柴氏的江山,在道义上有亏欠,有点过意不去,所以改个称呼,不叫皇帝叫“官家”,算是给老百姓接受起来有一个心理缓冲。
但我个人认为,这个说法不靠谱!无情最是帝王家,哪里有那么多愧疚和不好意思?我们认为宋朝“官家”、“官人”成为热词与大宋崇文的时代背景有关。汉朝重军功,魏晋重门第,隋唐重勋爵,而两宋重视开科取士,金榜题名。
赵宋大力提高文官的待遇,积极倡导读书做官论,推崇“官本位”政策,人人都以当官为荣,所以当时的社会很快形成了“官本位”的氛围。通过公开、公平、比较普及的科举取材,形成了“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的求官热潮,这样原来当官的各种“玻璃顶”、“隐身墙”、门第门阀门槛大大削弱,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读得好,则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当然这些饱受“仁义礼智信”和“忠君爱国”的儒学淫浸的士人官员们发动“陈桥兵变”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赵宋皇帝也就可以睡个安稳觉了,赵家天下江山就可永继无忧!
有了“官家”自然就有了“官人”,可以把“官人”看作是“官家之人”,不管是各级衙门的人,还是皇帝这个官家的人,大约都是指“当官的人”,在唐朝时尤其如此。
宋朝以后,“官人”变成对有一定地位的男子的普遍敬称。也就是说唐以前唯有当官的方称官人,至宋已为时俗通称,明代以后遍及中青年士庶,奴仆称主人、尊长呼幼辈、夫人叫丈夫,皆可称某某官人。
如《老残游记》第二十回:“幸亏许大身边还有几两银子,拿出来打点了官人,到也未曾吃苦。”《水浒》里西门庆就有“西门官人”的叫法,至于又额外加了一个大,是考虑到西门庆是称霸一方、亦官亦商的豪强劣绅,“大”的意思极言其“财大气粗”。
当然这个“身份地位”是一种前提考量,你看《水浒传》里众江湖英雄把“小旋风柴进”这个“柴大官人”的名号叫得震天响,无论男女老少看见西门庆也叫“西门大官人”,唯独没有人管卖炊饼的武大叫“武大官人”,包括潘金莲也没有这么叫!
在平民百姓中,有了“官人”这一称谓之后,渐渐妻子也称自己的丈夫为“官人”,有些地方进一步口语俗化为“老官”。因为在古代,讲究士农工商的阶层划分,做官居于最高一级,然后务农的,做工的,经商的处于最低等,被人看不起,做官最有“出息”,所以“官”字显贵。
在民间官人就变成了一种对男人的尊称,做老婆的照例是很希望自己的老公发达,当个一官半职,成为“官家的人”;即便最后当不了官,也是对丈夫的一个好“口彩”和尊重不是?
语言是不断发展演化的,后来又称丈夫为“相公”,这个明显比 “官人”又进了一步!已经不仅是当普通的“官”了,而且有“封侯拜相”的预期,是当最大的官——“相(丞相、宰相)”了。大胆猜测一下:若不是怕犯皇帝的忌讳,封建社会的女人们会不会发展到称呼自己的丈夫为“皇公”呢?这是那个时代男人的家庭地位不断提升的一种映射吧!
如今民间对新婚丈夫戏称为“新郎官”也是从“官人”这一词演化而来的。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