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会要结果,你的千里马将会被驴踢死

作者: 冯雷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7-03-05 11:15 被阅读0次

“我只要结果!”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这句话成了领导们的口头禅。更有些领导把“我只要结果”当成工作法宝,认为通过结果导向的要求命令,就可以完成自己部门的绩效目标,完成做领导的责任。

如果做领导这么简单,请一个初中生小孩子,告诉他考核目标的标准和要求,他只用一句话“我只要结果。”追踪其下属的工作业绩,岂不是划算至极?

前几日和一位董事长聊天,谈到其助理颇为“木讷”。我跟他讲:“您让他买水,告诉他一下您喜欢喝什么牌子的水,直接买来就好啊?”董事长答:“她是我助理,就应该知道我喝什么牌子的水,我只要结果。”

我无言。

董事长说的没错,作为一名优秀助理确实应该知道老板喜欢喝什么牌子的水。但前提是要么有人告诉过她,要么是因为跟老板时间久了,了解了老板的喜好,再或者就是在多次的试错过程中有所领悟。如果这样有一点就需要引起注意:试错需要成本。

作为一名优秀领导,有一个好的结果思维无可厚非,但是千万不能把“只要结果”神化,而对下属揠苗助长、缘木求鱼。

领导需要通过领导力因素发育团队、培养下属,使团队充满竞争力和凝聚力。

即便是结果思维,也不单单是一句“我只要结果”那么简单。因为“有效的管理者,要对结果负责”,当员工由于能力、经验的缺乏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结果时,谁来负责?

需要负责的一定是领导!

既然领导需要负责,那么光在口头上喊喊“我只要结果”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这是对结果思维的错误理解!

结果思维应该是个过程,是个完整的闭环。应该是一套基于PDCA的检查、考核系统。通过这个系统保证最终的结果实现,避免浪费过多的机会成本、人员成本、运营成本等。

要结果不是任务的终结,而是任务的开始。因为理想的结果来自于做对的过程,要控制结果就必须对过程进行控制跟进。这中间系统的执行需要的是领导的另一大特质:领导力!

领导力来源于员工!

我见过很多领导,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有极强的人格魅力,因为这种魅力才吸引着员工围绕在自己周围,为了共同的目标奋进。

对于这种观点,我不是很认同。因为员工不是粉丝,他们只追寻自己的梦想,关键是跟着谁可以实现!当员工发现跟着某领导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时,他们自然会围绕在领导的周围,这是因为领导可以带领他(她)们到达他们自己无法到达的地方。

所以,一个优秀的领导必须是一位方向明确的舵手,他能告诉大家向哪里去。��

同时,优秀的领导人不仅可以指明方向,他们还可以通过自己的统筹规划告诉员工怎么去到目的地,当员工在前进的路上有所其气馁时,他还需要扮演“发动机”的角色,给大家打气,让大家鼓起勇气,克服艰难困苦,相互扶持着迎接胜利。这其中最难得的是他们还可以以身作则,成为员工们的楷模,而不只是单纯的喊“我只要结果”。

毫无疑问,每个员工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的成长阶段也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领导管理他们的方式不能、也不应该是千篇一律同一种行为。

我们按照完成一项任务需要的两个重要因素即:“能力”和“意愿”,建立4维直角坐标系,可以把员工分为四个类型:

通过上面的四维分类,可以发现员工在完成一项任务时所处的四种状态各有差异。

从D1到D2再到D3,最后到D4是员工的一个成长过程,其中只有D4阶段的员工适合“我只要结果”,其余阶段的员工需要领导指导和支持才能顺利完成任务。如果对于D1到D3阶段的员工只要结果,那么即使这名员工有千里马的潜质,也会被各种障碍“踢死”。

发展路径

所以,对于不同类型的员工,应该采取相对应的管理方式,对症下药解决管理难题。

对于D1阶段的员工:既缺少能力也没有完成任务的意愿。

领导人适合采用单方向的沟通方式。在沟通过程中,领导人要告知/命令被领导人要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在哪里做,由谁来做以及如何去做,同时还要密切监督追踪被领导人的执行进度。我们把这种领导方式称为:告知型或者命令型。

对于这种类型的员工可采用淘汰机制,建立危机意识,促使其提高工作意愿并通过岗位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

对于D2阶段的员工:有较强的工作意愿,但是缺少完成任务所必须的能力。

领导人和这类员工接触,在员工关系上要比D1类型的更加贴近。领导人会提供很多细节,并解释为什么这么做。其沟通的重点既是目标的获得又是员工需要的满足。领导人以提问的方式确认被下属的业务能力,并对下属进步予以肯定和表扬。我们把这种领导方式称为:教练型。

在公司机制上,对于这种类型的员工可增加其接受培训的机会,同时也要通过严格考核来防止员工的“沾沾自喜”。

对于D3阶段的员工:虽然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但是缺少工作意愿。

领导人在面对这类员工时,可采取深度沟通的方式,鼓励员工采取行动,参与到项目中来。对于其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应积极给出回应和肯定,借以增加其参与感。其次,通过沟通可以挖掘出员工意愿低的原因所在,通过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和反馈,使下属对于日常事务拥有一定的控制权,促进问题的解决。这种领导方式称为:支持型。

在公司机制上,可以通过合理的激励措施在前方牵引,通过严格考核制度在后面督促,中间加上领导人的高度支持来促使员工提高工作意愿。

对于D4阶段的员工:既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又有较强的工作意愿。

面对此类员工,领导人可以大声喊出“我只要结果”,但与此同时要对此类员工进行必要的授权。授权时要注意明确授权者、被授权者、具体任务、汇报对象、完成时间、奖惩措施等具体细节。授权任务复杂时最好采用书面形式进行授权,以避免扯皮现象的发生。我们把这种授权方式称为:授权型。

在公司机制上,对待这样的员工应主要以激励为主,考核为辅。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一种领导风格并没有优劣之分,也没有任何一种方式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方式,“我只要结果”也是一样。

管理本身是一门学问,绝对不是简单粗暴。针对员工不同成长阶段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在自身领导力修炼和员工培养方面都会大有裨益。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既注重领导,又注重培养方位领导人之大德。

相关文章

  • 只会要结果,你的千里马将会被驴踢死

    “我只要结果!”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这句话成了领导们的口头禅。更有些领导把“我只要结果”当成工作法宝,认为通过结...

  • 你是千里马,千万小心驴踢

    你是千里马,千万别被驴踢死(深度好文) 伯乐做了一个试验:他把两匹千里马放到驴圈里。 其中一匹想:我既然遭此不幸,...

  • 经验分享

    不要和驴打架,更不要和猪在泥坑里打架。因为驴脾气犟起来,我们肯定拗不过,不被踢死也会被拖死,所以尽量不要惹驴脾气的...

  • “别让千里马被驴踢死了”

    伯乐做了一个试验:他把两匹千里马放到驴圈里。其中一匹想:我既然遭此不幸,为了生存,我必须同化成驴性。所以,它每天学...

  • 【深度】别让千里马被驴踢死!

    伯乐做了一个试验:他把两匹千里马放到驴圈里。其中一匹想:我既然遭此不幸,为了生存,我必须同化成驴性。所以,它每天学...

  • 你是千里马,千万别被驴踢死

    伯乐做了一个试验:他把两匹千里马放到驴圈里。其中一匹想:我既然遭此不幸,为了生存,我必须同化成驴性。所以,它每天学...

  • 故事一:马和驴

    从前,有个人买了一匹千里马和一头驴,驴在家拉磨磨面,千里马驮着主人周游四方。千里马经常羞辱驴。 这一天马走到正在拉...

  • 姓了你的姓

    去年今日 相遇时 你口沫横飞 今年今日 再见时 你唇舌不烂 你对买马的人说 这驴是匹好马 是千里马,是伯乐 结果那...

  • 职场“蒙眼驴”和职场“千

    职场“蒙眼驴”和职场“千里马” ...

  • 行走在西藏路上的驴

    从前有只驴,每天都很勤奋,帮农夫磨了很多豆子,农夫很喜欢它。 有一天驴在磨豆子的时候遇见了它的新邻居——千里马。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只会要结果,你的千里马将会被驴踢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jps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