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记得↑关注↑哦~
最近在互联网领域有个热词——新物种。这不是指生命进化意义上的某种新生物,而是一种新的商业形态或商业模式。
什么才是新物种呢?最近有一本书的标题似乎提供了答案。这本书叫做《新物种爆炸》,其副标题为“认知升级时代的新商业思维”。在笔者看来,不仅全新的科技会产生“新物种”,不同以往的商业模式、话语体系和组织管理让既有的产品和服务升级,也会诞生“新物种”。
老司机笔下的“新物种”
这本书的作者“吴声”是罗辑思维的联合创始人,也是场景实验室的创始人。在写本书之前,曾写过《超级IP》、《场景革命》,算是新经济领域的老司机。笔者没读过他之前的书,但从书中包含的概念看,《新物种爆炸》应该集合了前两本书的大部分内容。
吴声认为,新物种包含着以下十一种思维:意义覆盖、反经验、更细节、场景流、在线信用、设计力、混合内容、人格化、次平台红利、本地化效率、新零售。这些思维概念有些已经是热频词,如“新零售”、“场景流”;有的属于作者制造的新词,例如“设计力”、“混合内容”、“意义覆盖”。
先说说“意义覆盖”。什么是意义覆盖呢?即重新定义那些熟悉的概念,用新的意义覆盖传统的意义。例如滴滴、优步重新定义了出租车,得到重新定义了出版……这个单子可以很长。当这些领域被重新定义以后,人们就接受了新的概念,老的行业如果跟不上就被淘汰。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颠覆就是意义覆盖。
什么是“设计力”呢?吴声说,当算法和数据成为所有公司标配的时候,只有创意和设计才能正确地打开这个时代。美学消费成为了新的商机。例如“手账”这个词汇最近很热,也很小众。但其实“手账”就是笔记本。为什么“手账”能火,不但有人卖,还有人开设培训做手账的实体店铺?因为设计精美的手账让人爱不释手,让人记录事情的时候心情愉悦,让人使用的时候有一种满足感。这就是美学带来的商机。
什么是“混合内容”?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一切商业皆内容。你以为滴滴打车软件只是出行工具吗?每次软件打开的等待画面、每次支付完成的确认页面、每个出行环节的短信通知……这些都是内容,都可以植入广告。从这个意义上说,滴滴就是媒体。淘宝呢?商品的简介、网红的展示、流行的趋势分析……难道这些不是内容吗?因此,好的电商平台首先是内容平台。理解混合内容的关键在于明白一个道理——内容意义的解释不依靠内容的发布者,而具备自组织、自传播和自生长的能力。就如同一篇小说,从作者出版的那一刻起,书中人物就有了“生命”,每个读者的解读都不相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发布者还纠结于自己理解的内容概念,那么是无法做好“混合内容”的。
总的来说,这些概念汇为一点,即意义消费正在取代功能消费。作者试图告诉所有的创业者,以往大家买东西为了实用,现在买东西为了享受某种感觉、满足某种情绪、体验某种意义。
怎样创造出新物种?
正因如此,你要精心设计产品出现的场景,通过刻意的包装和推送,引导用户情绪的涌现,让情感片段在时间和空间中糅合流动。
正因如此,你要满足消费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爱因斯坦说:“如果一个念头刚开始时不显得荒谬,那就彻底没有希望了”。一个商品也是如此。顺风车为什么大家喜欢,除了经济实惠,还因为未知和惊喜。有可能有一个帅哥开着宝马来接你哦。
正因如此,你要从用户角度考虑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即你的产品能给用户带来什么?佛洛依德说,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逃避惩罚和得到快乐。那么很明显,如果你的产品能给用户带来快乐或者快乐的期待,那一定是爆品。
正因如此,你要重新理解“效率”。产品帮助用户节省了时间不重要,重要的是用户把节省出来的时间做了什么。现在很多内容产品强调“千人千面”,更多产品强调“数据营销”,关键是个体数据的获取、运营和精准匹配,然后用有设计感的推送直达用户内心,这才是效率的核心要素。
无人自助便利店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新零售”就容易多了。原来各家互联网大佬在线上打得头破血流,为什么忽然转向线下的疯狂买买买?仅仅因为新的流量入口吗?流量不重要、空间不重要,重要的是数据、真实的消费者行为数据。
什么是新零售?就是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数据挖掘为核心的零售。例如每天有多少客户进店,又有多少人完成了交易?这些人是谁?他们什么时候来的?逛了多久完成了交易?有没有回头客,他们是谁?回头客经常购买哪些东西?店外的人流如何?
有了这些数据,线上和线下就打通了。消费者的行为就立体了。消费者的隐私其实也就荡然无存了。未来的商业大佬们都是大数据的拥有者,他们一定比消费者本人还了解消费者。
理解“新物种”的另一个角度”
前段时间,梁宁在得到的精品课《产品思维30讲》当中也提到了“新物种”。在她看来,新物种一定要包含新要素。新要素就是在产品、空间、流量和转化等环节的新组织架构和新商业模式。她举了亚朵酒店的例子说明这个观点。在她看来,亚朵酒店对于用户来说,还是那个酒店,但是管理者通过众筹建新店的全新商业模式把消费者变成了“投资消费者”,带来了高频用户的忠诚度;通过与吴晓波、网易严选等知名品牌合作打造IP酒店,让IP引入新流量;用户喜欢酒店内的枕头、床垫、洗发水都可以买到,酒店成了场景电商……这些新元素让亚朵酒店成了一个“新物种”。
梁宁总结,新物种必须包含全新的商业要素: 一种是在现有体验的基础上,运用最新科技等新要素,提升用户体验,或者改变成本结构;一种是用整个社会的经济升级、产业升级所产生的其他领域新要素,变革内在的商业逻辑。也许用户的前端体验依然是那个产品、那个服务,但公司背后的商业运作,已经成为了完全不同的新物种。
与吴晓波合作的亚朵酒店这也和本书的主张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吴声看来,新物种不单单是那些“独角兽”企业开发的互联网产品,很多线下的场景也属于新物种,例如颐堤港、阿那亚、个人健身馆……这也恰恰呼应了开头“新物种”的定义,并非全都是黑科技带来的新产品,还有原来产品和服务的升级版。
“新物种”的大量出现并非偶然,而是认知升级的自然结果——你以为那是酒店,其实人家是电商;你以为那是书店,其实人家是咖啡馆;你以为人家只是把产品摆在那里让你试用,其实已经摸透了你的心理,一步步引导你的情绪涌现,让你对产品爱不释手,恨不得马上买到手……
吴声在本书最后,使了个大招,给出了他自己关于新物种的定义:以互联网连接单元为基因、算法体系为骨干、数据为细胞、场景为动力的新意义形态。不了解新物种,传统意义上的物种一定会被淘汰。因为本质上,一切商业活动都是为了争夺人的注意力。时间有限、生命有限,更懂消费者的新物种们占有了人们的全部注意力,剩下的那些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追不上的“老家伙们”去哪里活呢?
书中有特别多的案例介绍作者认为的商业新物种。例如中信书店、茑屋家电、商场迷你KTV、共享际……有一些用过,有一些听说过,有一些闻所未闻,很开思路。对新事物感兴趣的朋友,即便不去创业,本书也值得一读。
感觉不错就↓点赞↓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