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完《妈妈让我卖茄子》这个故事,我眼前立马就浮现出我小侄子第一天去幼儿园的情景。
一味的给予爱不如教会孩子怎样自己生存
从手机监控里看,小朋友那天在学校里一直可怜巴巴地拽着老师的衣角哭。全家人看到这情况都难受得吃不下饭。他妈妈更是躲在屋里不时地抹眼泪。小朋友长那么大,那还是他第一天离开家人的视线超过3个小时。
第二天早上一听又要去幼儿园小朋友当即哭得撕心裂肺。他奶奶心疼他,立马哄着他说“我们不去了”。最后是他妈坚持要把他送去学校:“要是一哭就能不去,他以后凡事都会用这招的。”
那时候才知道我们家外表柔弱的新手妈妈是那么“狠心”的。
这本《妈妈让我卖茄子》里的妈妈也是位“狠心”的妈妈。她虽然40岁才有了儿子,却从不溺爱他。他们家靠茄子为生,她就每天让儿子跟着大人吃茄子,从不给他另外开小灶。
这位妈妈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真是深得我心。因为我见识了我妈现在“牺牲式”养她孙子有多累,真是分分钟都想劝她对她孙子狠心点。
我妈就是那种孩子一说累就抱起来走,有好吃的东西自己从不舍得吃一口,每次吃饭都要先一勺一勺喂饱我侄子的伟大奶奶。这么养下来的结果是,小朋友觉得大人为他做的所有事都是理所应当的,虽然才4岁,但是已经熟练知道怎么运用大人的宠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所以比起小朋友,我觉得这个故事其实更适合给我妈看。
整天吃茄子的小朋友.jpg
故事是作者的亲生经历。在他十岁的某一天,他妈妈突然逼着他去挨家挨户卖自己家的茄子。刚开始他卖不出去,他妈就像鬼一样凶他。在妈妈的狠心督促下,他终于卖出了很多茄子,也懂得了挣钱的辛苦和快乐。后来他才知道妈妈得了白血病,因为怕他以后照顾不好自己所以才那么凶地逼他学会挣钱。妈妈去世之后,作者坚强地长大成人,并做了出版社的社长。
这是一个母亲教孩子“怎么活下去”的故事。虽然世界上那么多人每天都一样的呼吸、吃饭、睡觉、大笑,但并不是谁都知道在这个社会该“怎么活下去”,该怎么面对困难和压力。
就像我。从小父母很疼我,我也习惯凡事躲在他们身后。在学校的时候遇到要拿主意的事第一时间就是打电话问我妈的意见;毕业后工作不顺心,说不去就不去,反正家里有爸妈给饭吃;早两年工作后虽然有工资,但还是一没钱花就靠父母接济。
一直以来我都习惯了依赖爸妈,但是一年一年长大,我心里也一年一年感觉到了恐惧。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每回一次家就能感觉到爸妈做事的动作比上一次缓慢了,白头发又多长了一些,身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又有了那么多病痛。可是我却没有能力干脆地对他们说:别再那么辛苦干活了,有我呢!
为人子女,最痛苦的是他们已经老了,但是我还没有长大。
人都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有时候看着我侄子我觉得他就是我的翻版。不过还好他才4岁,我觉得看完这个故事,懂得了一些道理他还能抢救一下。
卢梭在《爱弥儿》中说道:“我们生来是软弱的,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断的能力。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予我们。”
而家长就是给予孩子所需教育的启蒙老师。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模仿对象,甚至可以说家长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有着决定性作用。
用心良苦的妈妈.jpg
那天看到一则热议的新闻,美国一位爸爸拍摄了自己儿子冒雨被罚跑步的视频。因为儿子在校车上欺负同学,他罚他一周都要跑步去上学。视频中他问儿子你知道自己做错了吗?小朋友满眼柔顺地说,我知道了。
也是在同一天我看到另一则关于校园暴力的新闻。有个学生上小学的时候就总被同学欺负,他回家告诉父母,父母却一直不当回事,他们觉得同学之间难免有摩擦。后来孩子一直忍让,但是直到上了高中还是有同学欺负他,他始终不知道怎么面对这种情况。最后终于因为无法再忍受,在某一场和以往没什么区别的校园暴力中把欺负他的同学捅死了。他也因此坐了牢。
不知道那个带上手铐的小孩有没有埋怨过他的父母,如果他们从小就教会他该怎么正确保护自己,那么他的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吧?
每一个家长对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但是教会孩子怎么活下去比一味的给予重要。毕竟大人能为孩子遮风挡雨一时,却不能陪他们一辈子。
从小侄子上幼儿园的第一天,我就觉得他正式跨入了社会。有人曾经算过这样一笔账,孩子从出生到30岁结婚前能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时间大约是4000天,也就是10年左右。所以即使在能和家长密切相处的前30年里,孩子接触时间更多的人也是他人生各个阶段遇到的同学、老师以及同事。
所以狠心教会孩子怎么活下去比陪着他一起生存重要。就像《妈妈让我卖茄子》的编辑所说的那样,父母亲的“亲”本就是是“立”和“木”的组合,是站在树上看的意思,而不是和孩子并肩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