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是一种煎熬,而没有期限的等待,更是让人焦急又无奈,曾经,我是这么想的。
今天,因为一部影片,我的想法发生了改变,等待的过程或许会伴随着不安与彷徨,但也会出现一些意外与美好。
影片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
主演:汤姆·汉克斯
豆瓣评分:8.7
虽然影片中一部分美国人的形象是反面,男主角的身份还是一个虚构的东欧国家克罗西亚人。
但本质上这仍然是一部美国式“主旋律”电影。
整个故事98%都发生在一个场景:机场。
确切的说是国际过境休息厅。
机场,往往是告别与重逢的地方,上演着各种悲欢离合。
每一次相逢和离别的背后都是不同的人生故事。
对于旅客来说,这只是行程中的一处必经之地,但却不是目的地,且他们永远不会驻足。
对于机场工作人员来说,这只是一个工作地点。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里就是一个现代化的荒岛,机场只是提供了一块场地,但永远都不会是归宿。
当一个人莫名被留在这个陌生的荒岛,会发生什么?
一名叫维克多的克罗西亚人(虚构的国家),在抵达纽约机场之后被告知因为他的祖国发生政变,因此他需要在机场等待形势的发展。
所有的美好都值得被等待,忍住,不哭影片改编自真实故事:
讲述了主角维克多因家乡发生政变导致不得入境,也不能回国,被迫滞留机场期间所发生的故事。
常常前往法国戴高乐机场的人,对“梅安·卡里米·纳塞瑞”这个名字应该不会觉得生疏。
在一份机场住过的人名单中,纳塞瑞以6518天—6548天的记载遥遥领先,换作今日,出一本《机场过夜指南》或者《机场生存指南》,销量应当会不错。
纳塞瑞出生在伊朗,父亲是一位伊朗大夫,母亲是一位护士,来自苏格兰。
所以纳塞瑞是一位英国和伊朗的混血儿。
上世纪70年代,纳塞瑞在英国名校布拉德福德大学进修,他的前途看上去一片光亮。
命运的转变出现在1977年。
这一年,伊朗爆发了大规模的否决国王独裁统治的群众运动,热爱祖国的纳塞瑞踊跃投身此中,参加了否决伊朗的示威游行。
恰恰是这个决定,改变了纳塞瑞的一生。
群众运动终极以国王自愿出国而成功,然而纳塞瑞因政治概念的分歧,在1977年被伊朗解除国籍。
纳塞瑞向欧洲国度请求政治避难身份,不过一次又一次被回绝。
1981年,纳塞瑞的政治避难身份终于被比利时认可,得到了政治避难的证件,可以请求成为一个欧洲国度的国民。
有了政治避难的身份保证,塞纳瑞可以在其他国度停顿。
有一半英国血缘的纳塞瑞决议去英国“寻亲”,常辗转于英国和法国之间。
1988年的一天,纳塞瑞兴趣勃勃的前去戴高乐机场搭乘飞往伦敦的班机。
好心情让他疏忽了对身旁皮包的留意。在去机场的地铁中,纳塞瑞皮包被盗,一切可以证实他身份的文件,全部“蒸发”。
突然之间,纳塞瑞从一个即将开启幸福生涯的人变成为了一个完全的黑户。
他打算碰碰运气,看能不能在没有证件的情况下飞往伦敦。
然后他买到了一张去英国的机票,然而由于没有任何证件证明他的身份,最终没能登上飞机。
《幸福终点站》是斯皮尔伯格借助于这样一个题材来透视美国的社会众生相。
候机大厅从某种意义上就是观望美国的一个窗口。
最主要的矛盾就是汤姆・汉克斯与机场主管的矛盾。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关系与冲突就是一个外来者与美国官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汤姆・汉克斯在机场内接触的都是普通人,感受到的是普通人的善良、热情、互助,与这些人建立起了感人的情谊,而机场主管则完全是一个冷血动物,他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官僚政客的固执、机械乃至心胸狭隘。
汤姆・汉克斯身上体现出的人类的忠贞、勇敢、勤劳、善良精神赢得了机场所有人员的支持,而机场主管却是众叛亲离,无力抗衡民意,正反映了这种官僚政策的失败。
可以充分看出斯皮尔伯格在电影中重复了他一贯张扬的主题,就是人性的力量永远比机构的教条来得和蔼可亲得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