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雅韵诗词散文朴素随笔
《苏轼十讲》之王苏关系(一)

《苏轼十讲》之王苏关系(一)

作者: 马兰花开无媚坚强 | 来源:发表于2024-02-05 23:51 被阅读0次

从庐山下来的苏轼继续东行,到南京会见了罢相八年的王安石。一对政敌神秘相会,并且数次会面,相谈甚欢,应该是取得了互相谅解。那么,他们是如何成为政敌的?跟随我去看看来龙去脉。       

嘉佑时期     

欧阳修推荐,三苏得以进入该时期士大夫社会的核心圈,与与欧阳修,司马光主动交好。当时王安石声誉鹊起,面对欧阳修很大的影响力,王安石选择与他保持距离,这与三苏主动结交欧阳修等行为不同。王、苏冲突的起因是王安石拒绝为苏辙撰写任命制书。其理由就是:意其右宰相,专攻人主,比之谷永。根本原因是王安石对三苏主动结交大人物的做法是相当反感的。此行为有违君子形象。但对三苏来讲,却认为是王安石这个权贵对他们的压制。苏洵写了一篇《辨奸论》,表达自己的看法。这篇文章当中,对王安石的刻画可谓是不近人情,“囚首丧面而谈《诗》《书》的奸人形象”,事实来讲,这确实是一种人身攻击,但这种人身攻击,在后来因反对新法而被排斥的旧党来看,却成为一种“先见之明”。王苏矛盾由此激化,成为一个时代的话题。       

苏王二人关系如何发展,需要进一步思考。我们作为读者,更需要借助各种史料资料,认真分析。       

煕宁时期       

煕宁二年,王安石开始策划和实施新法。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是变化,不是皇帝和王安石一意孤行,开诚布公的让朝臣讨论。作为一位政治家,王安石的变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讨论的结果有人支持,有人反对。这就形成新旧两党的党争局面。从王苏关系来说,煕宁时期是他们在政治上明确敌对、激烈交锋的时期。苏轼率先独立方表对新法的不同意见,是煕宁二年五月讨论科举改革的时候,苏轼应朝廷的要求,写了一份《议学校贡举状》。这是一篇反对“经义取士”而为“诗赋取士”辩护的代表性文章。苏轼文章中对王安石取士的主张一一加以反对,指出弊端,其中对“诗赋取士”的辩护最为用力,内容最长。新法继续推行,并没有因为一篇文章阻止改革科举的脚步,但由此开始,王苏关系继续恶化。“上数欲用轼,安石必沮毁之”,王安石已明确的将苏轼视为政敌,加以排斥。煕宁三年,苏轼被谢景温弹劾后虽然无事,但却被贬到杭州任通判。苏轼心目中认为,与王安石冲突是“大忤权贵”,而自己则“断置已久矣,终不以此屈”。离开朝廷,苏轼继续在诗文中对“新法”冷嘲热讽,而这一行为也为后来的“乌台诗案”积累起厚厚一叠“罪证”。       

元丰七年       

江宁府王苏相会,应该是达成和解。一个后人书中的故事:王苏争论菊花是否落瓣,王安石的经验战胜了苏轼的普遍性认识。从众多的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王苏的确和好。两个才华横溢的人,为朝廷之事而为敌,并没有根本的私人恩怨,我们从苏轼《次荆公韵四绝》之三中或可发现端倪。       

骑驴渺渺入荒陂,       

想见先生未病时。     

劝我试求三亩宅,       

从公已觉十年迟。     

最后一句确实值得玩味。从苏轼的相关资料中我们可以窥见“十年迟”的意味。这时的王苏关系应该上最为密切的。

相关文章

  • 苏轼十讲

    请在微信或B站搜索 “大中不小啦”查看视频版,也欢迎加入我们的线上读书会:https://space.bilibi...

  • 读书札记|《苏传》第七章飘泊江淮 二 访弟•殇子

    苏轼的孩子叫:苏迈、苏迨、苏遁,苏辙的孩子叫:苏迟、苏适、苏远。 安徽有歙砚,仅次于端砚。苏轼这个惯用笔墨的人,十...

  • 758丨欲哭则不敢,欲泣则不可

    和菜头在“槽边往事”讲述读《苏轼十讲》的体会曾这样写到:“《苏轼十讲》会提供你另外一个观察苏轼的视角。和林语堂先生...

  • 在东坡上晒晒太阳

    今年见到不少有关苏轼的书,比如朱刚教授的《苏轼十讲》,李一冰的《苏东坡新传》。从个人阅读体会上来讲,《苏轼十讲》是...

  • 《苏轼十讲》有感

    读着就想推荐的朱刚的《苏轼十讲》。在中国历史人物里最爱重的人物海选的话,苏东坡很可能拔得头筹。才华如此充沛,性情如...

  • 读《苏轼十讲》

    “乌台诗案”并不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字狱,但确是第一件以出版物为“罪证”的文字狱。御史台指控苏轼“指斥乘舆”,即辱...

  • 读《苏轼十讲》

    机缘巧合之下,知道了《苏轼十讲》这本书。这本书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朱刚写的,上海三联出版社出版的。本书一共483页...

  • 《苏轼十讲》|开卷语

    前几日,入手了朱刚的《苏轼十讲》,由此开始对苏轼一生的品读。 朱刚,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宋代文...

  • 《苏轼十讲》笔记1

    1. 中国男人特别爱讨论时事和政治,总论中外古今,治国方略。 今天在读《苏轼十讲》中,发现自汉代以 就有所谓的“制...

  • 756丨故我今我同为一人 并不使我难为情

    朱刚先生的《苏轼十讲》是一本安静的书,这安静镶嵌在文字和叙述里。按照朱刚在本书前言中的自述,《苏轼十讲》一书脱胎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轼十讲》之王苏关系(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kqc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