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考研 | 问诊技巧

作者: 148a4098b41a | 来源:发表于2019-05-20 16:06 被阅读0次

    临证问诊,更应根据病人具体病情,灵活运用,主次分明,谨记万象森罗,不离阴阳五行,百法纷凑,不越四诊八纲,应作如是观。 

    问诊

    医者通过询问患者或陪诊者,以了解病情的方法。综观万病形情,所出征象,问占重席。明·张景岳认为问诊为“诊病之要领,临证之首务”,更将其归纳为“十问歌”,言简意赅,流传后世。今人以此推衍,结合现代医学,总结问诊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等。王晖认为,问诊方式,论其境,当重视隐私,安静适宜,以免干扰;论其人,当亲切认真,问者不烦,病者不厌;论其语,当通俗易懂,避免套问,不可暗示。

    一般情况

    即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婚否、民族、职业、籍贯、工作单位、现住址等。一则或男或女,或老或幼、形之肥瘦、位之高低等可有不同的生理状态和病理特点;二则,方便医者进行联系和随访,对诊治负责。

    主诉

    即病人就诊时最感痛苦的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主诉通常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是疾病的主要矛盾所在。询问时,抓住主诉,思维清晰,可帮助判断疾病的范畴和类别、病情的轻重缓解;记录时,文字简洁,准确明了,自然无饰,可高度浓缩现病史,直观反映第一诊断。

    现病史,即病人从起病到此次就诊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诊治经过,包括发病情况、病变过程、诊治经过、现在症状,是疾病现阶段病理情况的客观反映,更是医者诊病、辨证的主要依据。圣人之法,所操者约,所及者广,容后续述。

    既往史

    即患者平素身体健康状况及过去患病情况,特别是与目前所患疾病有密切关系的情况。如特禀体质之人,当注意询问过敏情况;小儿患者,当注意询问预防接种、传染接触等。

    个人生活史

    包括患者生活经历、精神情志、饮食起居、婚姻生育等。如阴虚湿热体质之人,当注意询问饮食嗜好、烟酒习惯;成年男女,当注意询问是否结婚、配偶状况;育龄女性,当注意询问经带胎产、足早留存;小儿患者,当注意询问先天因素、出生过程、喂养方式。

    家族史

    即患者的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兄弟姐妹、爱人、子女等健康和患病情况。必要时应注意询问直系亲属的死亡原因。

    问现在症

    即询问病人就诊时所感受到的痛苦和不适,以及与病情相关的全身情况,包括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头身胸腹、问耳目、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经带等,师言所涉广泛,是问诊的中心环节。 

    问寒热

    即询问患者有无怕冷或发热的感觉,包括新久时间、轻重程度、所及部位、持续时间长短、缓解因素等。问内外之寒热,以辨病位之表里、病性之寒热、邪正之盛衰。

    问汗

    即询问患者汗出的情况,包括汗出时间、多少、部位及其兼症等。《素问·阴阳别论》云:“阳加于阴谓之汗。”辨别有汗无汗、特殊汗出、局部汗出,对于判断病邪性质和机体阴阳盛衰有重要意义。

    问疼痛

    即询问患者疼痛的感觉,包括疼痛性质、部位、程度、时间及喜恶等。疼痛有虚有实,各有病因,性质特征显异,反映了不同的病变本质,涉及面广,在《中医诊断学》中有专门讨论。

    问头身胸腹

    即询问患者头身胸腹除疼痛外的其他不适或异常,包括头晕、胸闷、心悸、胁胀、脘痞、腹胀、身重、麻木、阳痿、遗精,以及恶心、神疲、乏力、气坠、心烦、胆怯、身痒等症。凡此诸症,各有因果,入五脏,决六腑,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问耳目

    即询问患者耳目的感觉,包括异常变化的性质、持续时间、缓解条件等。肾开窍于耳,手足少阳经脉分布于耳,耳为宗脉所聚;肝开窍于目,五脏六腑之精气上注于目。因此,问耳目不仅能够了解局部情况,更可以了解肝、胆、肾、三焦等相关脏腑情况。

    问睡眠

    即询问患者睡眠状况,包括睡眠多少、深浅及伴随症状。心主脉藏神,肝统血舍魂,神魂不安,夜寐不宁。王晖认为,若难以入睡,睡而易醒多梦者,多属心肝阴虚;夜睡不安,心烦易醒,口舌生疮,舌尖红赤者,多属心火亢盛;热性病患者昏睡,多属热入心包。此外,人之寤寐还与脾、肾相关。

    问饮食

    即询问患者饮食口味情况,包括口渴与饮水、食欲与食量、口味与偏嗜等。问口渴与饮水,可推体内津液的盈亏、输布情况,以及证候的寒热虚实;问食欲与食量,可知脾胃之荣败,测疾病轻重和预后善恶;问口味与偏嗜,可知脏气之顺逆、脏腑之盛衰。

    问二便

    大便的排泄与脾胃的腐熟运化、肝的疏泄等关系密切,小便的排泄与肾的气化、脾肺的转输肃降、三焦的通调关系密切,因此问二便的情况,可了解消化功能、水液代谢是否正常,也可为判断疾病寒热虚实提供依据。问二便应着重询问大小便是否顺畅,了解排泄次数和时间、排泄物性状及伴随症状。①问大便。若大便艰难,排出如颗粒状,称为便难。若病程短,多为实证,伴有发热,口渴,腹胀满而痛,是大肠热结;伴有少腹疼痛,口苦尿黄,夹有水样粪便,是湿热互结。若病程长,多为虚证,伴有面色㑇白,神疲力乏,便时用力则出汗、咳喘、气短,多为肺气虚;伴有面色萎黄,浑身无力,便时脱肛,多为脾气虚;伴有精神疲惫,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多为肾气虚;伴有口干咽燥,心悸头晕,唇甲色淡,多为阴血亏损。若多日不大便称为便秘,伴有面红发热,口中有臭味,口唇生疮,小便短赤,是实热便秘;伴有腹中胀痛,饮食减少,嗳气,胸胁胀闷,是气滞便秘;伴有面色㑇白,精神疲惫,气短懒言,是气虚便秘;伴有头晕心悸,唇甲淡白,是血虚便秘;伴有腹痛,按压或热敷则缓解,小便清长,是虚寒便秘。如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如水,称为泄泻。水泻如注或溏泻发生在冬春季节,伴有恶寒,腹痛,肠鸣,多属寒伤脾胃;发生在夏季湿气旺盛时,伴有腹痛,肠鸣,身重甚至头胀痛,多属湿伤脾胃;发生在夏季炎热时,伴有腹痛,肠鸣,胃脘胀闷,小便赤,多属暑伤脾胃;大便溏泄,排出的粪便有奇异的腐臭,发生在暴饮暴食之后,伴有胃脘胀痛,不思食,吐酸水,多属食伤脾胃。大便溏薄,有时水泻,粪便中夹有未消化食物,食后胃脘饱胀,面黄,无力,多属脾胃虚弱;大便溏泄时作时止,伴有腹痛,肠鸣,胸胁胀痛,饮食减少,多属肝旺脾弱;黎明前大便泄泻,腹痛,肠鸣,伴有怕冷,四肢不温,神疲乏力,多属肾阳虚弱。②问小便。应着重对色、量、质及伴随症状进行查询。小便短黄,伴有小腹疼痛,排尿刺痛,多是膀胱湿热;伴有口舌生疮,心烦,排尿刺痛,是心火下注。小便短黄、量少,伴有口渴欲饮,牙龈肿痛,口臭,大便秘结,多是胃热炽甚;伴有口苦,胁痛,恶心,呕吐,皮肤巩膜发黄,怕冷发热交替出现,多是肝胆湿热。小便短少,伴有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多梦遗精,多是肾阴不足。小便清长,伴有怕冷,四肢不温,腰酸膝软无力,多属肾阳不足。小便频数,排尿时有灼热感,伴有小腹疼痛,多是下焦有热;尿量不多,尿频发作随情志变化而定,伴有少腹胀痛,两胁胀闷,多是肝气郁结;尿量或多或少,劳倦时尿频加重,伴有面色㑇白,小腹坠胀,神疲乏力,多是中气虚弱。排尿时尿道灼热刺痛,且尿液点点滴滴难出,称为淋证,伴腰酸,小腹痛,为热淋;尿中夹有砂石或排尿突然中断,伴有腰腹疼痛或腰腹绞痛,为石淋;尿液暗红,或尿中夹有血丝血块,伴有腰酸,小腹痛,心烦不安,为血淋;尿道痛而感到排尿无力,常随情志变化加剧或减轻,伴有少腹胀痛或胁肋隐痛,为气淋;尿色混浊如米泔水,或夹有滑腻之物,伴有小腹胀,腰酸痛,为膏淋。小便不能自主控制,自行排出尚不自知,为小便失禁,多由肾精亏损或年老肾阳衰弱所致;睡后梦中自行排尿,称为遗尿,多由肾气不充或劳倦过度所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医考研 | 问诊技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kxa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