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爹俺娘》是浙江卫视拍摄的纪录短片,拍摄的主人公就是俺爹俺娘,本片是以摄影师焦波为第一人称,以照片为线索,用声音以及画面完整的拍摄的俺爹俺娘的生活情况,展现了俺爹俺娘真挚的感情,和对儿女们的爱,也从影片透露出了我对父母的无尽思念和深深的爱。
父母爱情
作为一部纪录片,《俺爹俺娘》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取用大量的空镜头与照片相结合的画面描绘自己的父母,给人一种难忘深刻的感觉,这一段是焦波亲自描述的场景,出现了大量的空镜头拍摄,虽然这样的拍摄手法看似简单,但却能即若离的感觉,采用的各种声音也能突出父母居住的山区的独特风味,导演用每一张照片放大讲故事,运用手法独特,此外这部《俺爹俺娘》也曾被评为中国最感动的纪录片之一,让无数观众看后,感动至极。
父母爱情作为一部只有30分钟的纪录片,很难让观众看后留下深刻印象,但这部《俺爹俺娘》的拍摄让所有人看后都会有所感动,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故事感人,导演抓住了俺爹俺娘生活的一些小细节去拍摄。在作者眼里他所为爹娘拍摄的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故事,片中有一段是这样叙述的:当焦波考上师范时,在临走前父母给了他三样东西,一个125快钱的上海手表,一部120元的青岛金路自行车,然后就是一件半大衣,那时候家里连肉的很少吃,但却在我临走前父母送了焦波这样昂贵的东西,之后57岁应该退休的父亲又背着木匠箱子到城里打工,有次焦波接到电话,说父亲受伤了。
焦波马上赶到父亲打工的地方,他看到低矮的工棚,他父亲就是躺在那杂乱的房间里,手上缠着纱布,纱布上布满血,那时父亲不舍得吃白馒头就跟其他人换黑馒头,焦波看到后,心理很难受,从那以后焦波感觉自己更加理解父亲了。就是这样一段短短的画面,很人很难忘,拍摄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空镜头,虽然看似简单,但是这些画面都是焦波的真情流露,之后画面衔接的是父亲和重孙女背诗的情景,这又给人一种很和谐,幸福的感觉,让观众看上去一家人其乐融融。
善用情感起伏变化
焦波善于爆炸式的情感来推进情节,给人以情感上的巨大转折。
大悲衔接大喜的转变:父亲出外打工的悲痛遭遇——父亲背诗的同期声,面容苍老但依然精神的父背书,一幅美妙的晚年生活画卷(辛酸——其乐融融)使观众的情感始终处于起伏变化之中。也正是情感的起伏变化,才使作品具有感人的力量。
大喜跌入大悲的转寰:母亲90大寿之际,穿着大红棉袄父亲拉着母亲的手坐在长板凳上,乐呵呵地说:又溜溜,又勾勾。随着快门一声“咔嚓”画面定格成照片,解说词随之响起,“没想到这成为了爹娘的最后一合影”,使情感在瞬间之中从大喜跌入了大悲。
这部影片中,有很多的空镜头,和拉镜头的画面。比如在我离家母亲送我的那一段,母亲用微微的手电光一直照射着我要走过的路,我沿着微光往前走,在我越走越远,路上的光越来越暗的时候,我以为我娘已经转身走了,但在我猛的一回头,就看见那束光还在那里晃动,光的后面就是我的娘。在这组画面中,基本上都是空镜头,也运用了和照片的结合,在还是那天母亲打这手电送我的路上,没有任何人物的拍摄,只有那天漫漫长的路,和结合母亲那矮小的身躯的照片。
结构的安排
以情感为主线,以时间为序,在悲喜的交错之间,体现创作者的独具匠心。
1、摄影与聂影
2、香蕉
3、安电话细节
通过哲学性细节的选取,在叙事之中平添幽默,既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也使叙事张弛有度。
背诗场面出现四次:不同侧面展示父亲的生活
1、《登鹳雀楼》不见其人先闻其声,以情景交融的方式引出88岁高龄的爹,正跟重外孙女晶晶背古诗,这一情节建立一个有一定文化、为儿女操心一生的慈父形象
2、2001年,爹等着焦波录像,一张嘴又是“白,哎呀,‘白日依山尽’去了!”虽然出错,但恰到好处,不经意间与第一次形成某种呼应,接着爹背了《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这是一个儿孙满堂、过着幸福晚年的父亲形象。
3、年夜饭的时候,已经成为小学生的晶晶在考父亲:你会背静夜思不?爹说不会。晶晶赶紧提示:床前明月光啊,爹眼睛一亮。会啊。爹把古诗内容记得清清楚楚,但不知道诗的题目,于是在爹的吟诵之下,引出了爹娘对儿子的不舍之情。
4、爹去世之后,田野上回荡着爹生前常常吟诵的那首《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儿子对爹的思念,也是对这位勤劳善良的普通农民一生的高度概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