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六)

作者: 明月如昨夕 | 来源:发表于2019-03-03 08:06 被阅读6次

【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译文】

自然之神不死,它是玄妙之母。玄妙母性之门,是天地之根。绵绵不绝永远存在,它的作用取之不尽。

《道德经》(六)

【悟道心得】

一、世间事总有个根源,根源就在天地、也在因果的种子中。所以要重视生命规律,生命是需要经营的。

二、虚怀若谷,才能起死回生;虚怀若谷,我们就可以接受天下任何人给予的逆耳忠言和一切问题的成败得失。

三、感恩心、敬畏心是宇宙中最给力的药方。

四、内心的柔弱和弹性才是最美的,才是真正的强大。

五、人不应该是被动的,每个人都应该是世界的主人。唯有重视自己心中的宝藏,道的力量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六、我们自己心胸狭窄,则容不下别人一句不舒服的话,从而容易在身体里形成情绪卡点。

七、人的思维、语言、行为正改变着地球、社会和人生;同样,地球、社会也在改变着我们。这种作用与反作用就体现了因果关系。

八、人生路上,你会不断遇见一些人,也会不停地和一些人说再见。无论遇到什么人,缘到,报之以感恩;缘散,也报之以感恩,感恩生命中所有遇到的人。

九、有一天你将破茧而出,成长得比人们期待的还要美丽。但这个过程会很痛,会很辛苦,有时候还会觉得很灰心。

十、任何原则所具备的惟一价值,就在于将正确理论在日常生活中付诸实践。先有知道再有做到,光想不做就不会产生结果!

《道德经》(六)

十一、这个世界上所有创造奇迹的伟大人物,他们都是跟随自己的内心,全然地相信自己,遵从内心的指引和渴望,为更美好的世界而去创造一切。

十二、大道送给人类最美的祝福,是让人类成为他自己。每个人都是程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路线图。

十三、人类的注册地在其它星球,地球只是一所生命大学,我们拿到了毕业证书,还要回归自己美丽的星球。除非灵魂比我们来的时候降级了,那就会痛苦地坠落到低维世界。

十四、在中国文化中,神就是人,人就是神,神是人的高维状态,人是神的终端学习状态。神,不是人的守护神;而是,人是神的守护人!明白这一点,我们才会用神性品质的高频率来接近道、接近生命的本源。

十五、大自然中是不存在死亡的,一个生命结束就进入了新的阶段。所以生命有结束,但没有死亡。这就是物质不灭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十六、修山谷精神的无我心,可化解生活中许多不愉快的事情。人的心灵放空,意味着有发展余地,意味着不可穷尽,意味着人生的山峰和山谷会更加俊美雄伟。

十七、追求神奇的人容易走火入魔,真正的神奇不是追求来的,是在踏踏实实的践行大道精神的过程中,自然而然显现出来的。

十八、天地之间有绵绵若存的大磁场,爱吸引爱,失吸引失。老以为别人是低人一等的,老以为别人是不对的,老把自己看成是至高无上的,老是以为自己是充满的,岂不知充满的东西总是可以穷尽的。有时把自己归为空、归为零是智慧的,零代表无知,零更代表无限的广大。

相关文章

  • 学习乃人生之永恒使命

    走马观花道德经(25) 六、道德经第六景区——成就之区 本景区包括第二十五至二十九章,继续围绕成功,深度剖析成功之...

  • 《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八)谷神不死是谓玄牝|原创:至道学宫 白

    白云先生 白云先生解道德经 至道学宫 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 道德经第六章解读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本章承接上面几章...

  • 《道德经》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谷神乃道之别名,浩然无边,即虚即实,自生自息,一切...

  • 道德经六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②?虚而不屈③,动而俞出④。多闻数穷...

  • 道德经(六)

    第五十一章 道生德蓄,物形成势;德生道华,惟象命革。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尊道贵德,常而自然...

  • 《道德经》(六)

    【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译文】 自然之神不死,它是玄妙之母。玄...

  • 道德经(六)

    道经•第六章 谷神不死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道”是生生不尽、永恒不灭的...

  • 道德经六

    来看下今天的 原文: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 ,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

  • 百字瞻瞻4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道德经与孩童生长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道德经 ....

  • 听罗大伦解读《道德经》有感:用六

    《道德经》经罗大伦老师讲解后,变得通俗易懂,易于理解并执行。 读完《道德经》,我想到了《易经》所说额“用六”。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lau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