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个朋友开通了视频号,并且发了她的第一个视频。
我看了后,感觉不太舒服,有一股冲动想去纠正她,就立即联系了她。先肯定了她视频的内容,也肯定了她的积极尝试。后来话锋一转,说想对她的首秀做一些反馈,然后噼里啪啦地发了一些内容:
1、微信头像中的你和视频号中的你不太一样,也许你在做视频的时候可以适当做一些美颜?2、你可能是在读内容,不过你的视线一直向下,观看者很难与你连接,如果能够平视就好了,也许可以用在屏幕上提示词语的软件?3、在分享你的案例时,口吻和表情也许可以更丰富一些。比如说孩子说话时就是孩子的口吻,比如说孩子第二天早上跟你说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时,你很高兴,你可以同步有高兴的笑容。这样看视频的人更能代入场景中去。4、有一些语气词会在一句中间出现,比如说嗯。可以减少一些。5、偶尔视线会飘离屏幕。
她对我的反馈没有表现出不舒服,回应说自己对于表情和眼神有注意到,并说自己录得多了,可能就会好了。关于美颜,我还多说了几句,觉得她有必要去关注一下。不过,关于我说的美颜,她的反馈是不希望别人把她太理想化。她就是想通过这样一个真实的自己,去和她的客户联结,看看他们的反应。当她这样说的时候,我理解了,也就没有再多说,毕竟是她自己的视频,而且她在这样做的时候,有着自己的目的。
这件事,引发了我的思考:我为什么那么急切地想去指出她视频中的不足,并希望她去调整呢。调不调整视频是她自己的事,她又没来问我的建议,而且我和她的关系并不近啊。我低头问我自己。过了好一会儿,心里跳出来这样的一句话:只有好的,才有存在的价值。哦哦......原来这背后还是与我的成长经历有关。扪心自问:不好的,真的没有存在价值吗?当然有啊。何况我觉得不好的,别人未必同样觉得。
看到这些,我终于整明白了我这次行为背后的思维模式。如果重新来过,我想我可能还是会把自己的一些感觉反馈给她,带着一份好奇,一份尊重。她收到后,后续怎样做,就是她自己的事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