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嫁给他时,就知道嫁错了,他有家庭暴力,她的身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但她不告诉人,在人前还装着 “我很幸福” 样子,直到实在忍无可忍,拖了十几年才最终分手。
大家都说她太傻,这样的男人应该早离开才是明智,却只有她自己知道,她迟迟不结束这段婚姻,最大的原因在与她害怕向父母承认她选择错了。
她从小在父母的眼里,都不是一个特别 “省心” 的孩子,经常因为各种原因,被父母严厉地批评,“ 你看人家…… 我咋就养了你这么个不省油的灯!”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她自己谈了男朋友,她的内心有个强烈的声音:“ 我一定要证明给你们看,这次我做对了!” 但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她终究是又一次被证明错了,
但这错对她来讲太要命了,为了证明自己没有错,她先是屏蔽不幸、自欺欺人,最后自己不得不承认婚姻不幸后,又经历了漫长的对外掩饰,直到忍无可忍才不得不面对!
回首这么多年的煎熬,已经获得了不少成长的她总结道:
“ 这么多年,我只为逃避‘我错了!” 的事实,而拼命逃避的背后,充斥着多少对犯错的恐惧和愧疚?
前不久去参加一个课程,老师是业内很有名的教授,课堂上,风趣幽默、妙语连珠,
在讨论的环节,有学员与老师就某个问题争论了起来,争执不清时,学员从最开始的语调加速,到后来的面红耳赤、语气激烈,现场的气氛也随之一下子紧张起来。
当这位学员亮出某个观点后,教授顿了顿说道:“ 哦,这里是我错了,对不起!你说的是对的!”
他的声音落落大方,坚定自然,他的脸上只有承认现实的真诚,没有丝毫的窘迫,然后,他拿起笔,很从容明晰地重新阐述了观点。
那位激动的学员也瞬间柔软下来,彬彬有礼地说道:“谢谢!” 那一刻,对这位教授深深的佩服之情从心底油然而生,佩服他面对错误时的淡定从容,自然放松。
我想,他之所以能如此轻松谦卑地面对错误,是因为他知道,此刻的错了,就是这个观点错了,他需要做的就是修正,仅此而已。
而不是由这个错误四处辐射——比如,权威受挑战;经验被怀疑;人格受攻击…… 当这些包袱都没有出现,他需要做的就是改正纯粹的错误!
但认识纯粹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常常因为一个错误,勾连出复杂的情绪,久远的情感,沉重的负担。
于是我们常常会出现了本能的防御,比如,因为担心被攻击,进而去攻击对方;
因为担心被否定,进而执迷不悟;
因为担心被批评,进而强词夺理;
因为担心被轻视,进而高亢激动;
因为担心被伤害,进而拔剑弩张……
总之,某个错误带来的想象后果,已经远远沉重于错误本身。
为什么会这样?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曾经的我们被与错误一起捆绑对待。可能被过于严厉的批评。
比如,不小心打破一个杯子,就被严厉责骂甚至痛打;也可能面临不被爱的威胁,比如,妈妈会恐吓你:“如果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
还有可能被施以永久性地否定评价:“ 连这个都做不好,你算完了!” “连这个都不会,将来有什么出息?”
还可能遭到了让你有苦难言的讥讽和蔑视:“ 就你这样,还好意思让我给你买礼物?”……
总之,当我们觉得犯错无比严重时,我们会无比恐惧犯错,也会在在犯错后很恐惧承认错误。这样的后果,造就的不仅仅是爱说谎的孩子,更是无法接近幸福的成人。
其实,很多错误本身,本来就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机遇。
曾经为媒体采访过多位品学兼优孩子的父母,这些父母通常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从小就帮孩子建立一个 “错题集” 在改错的过程中,孩子最容易查漏补缺,夯实知识基础。
我想,这错题集的意义,一定不仅仅限于对书本知识本身,更在于对整个生活观念的影响——错了不可怕,改错的过程能有更大收获!
而一个人对错误有了敏锐的觉察和反思力,通常也不会犯特别致命的大错误。
孩子成长的过程,几乎是错误不断的过程:不小心尿湿裤子、打翻了牛奶、踩了邻居的花坛,抢了小伙伴的玩具…… 不完成作业,隐瞒了成绩,放学没按时回家…… 做事拖拉,顶撞父母、早恋叛逆……
我提醒自己,去做一个能允许孩子犯错的妈妈。
也告诉自己,做一个能给孩子改错空间的妈妈,还告诉自己,孩子做的错事不是孩子本身,错误需要被改正和克服;孩子需要的却是爱与接纳。
我希望我的力量传递给孩子,他做错事后能知道 “错得起!”
如此,他的更多精力,能放在修正错误上,重新开始上,而非无尽的自责、担心和防御上。当我做到这些,我想当我这么做事,对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错误,也能更加坦然自若了吧!
网友评论
南 无 阿 弥 陀 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