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的大学成长励志给人力量的文字
两年前信誓旦旦考研的人,沉默了

两年前信誓旦旦考研的人,沉默了

作者: 杨拾桉 | 来源:发表于2019-05-14 00:33 被阅读8次
图片/《伦敦生活》

                          “一”

晚上我戴着耳机听电台节目的时候,室友在旁边问了一句:“你考研吗?”

耳机里的声音有点儿大,但我能听清楚,可还是会下意识地抬高音量摘掉耳机反问道:“啊?你说什么?”

我也解释不清为什么会假装“暂时性失聪”,可能人在陷入“危险”的境地时都会有几秒钟的缓冲时间用来思考、措辞。

大一开学那天,宿舍四个人第一次见面聊天的话题是“考不考研”。结果大家齐刷刷地点头。

为不满意的高考成绩沮丧,也对四年后洗牌重来的机会笃定无比。

我记得当时谈及考研时每个人脸上表情,像找到盟友般欣喜,眼睛里写满了对未来渴望和信誓旦旦。但是,两年后再提起这两个字,却怎么都开心不起来。

我看着室友的嘴巴一张一合蹦出四个字,犹豫了一会儿,再也没有底气气眉飞色舞地说“当然考啦”,尽管几个月前我还在重复这句话。

如今,我只能回答她:“到时候再看吧。”

每一个关乎未来的词语都小心翼翼,其实大家彼此心里都没底。

                          “二”

到了大二的尾巴,在这个尴尬的时刻最爱问的就是考不考研。

刚开学那会儿的踌躇满志,经过两年时光的消磨渐渐不那么明确了。像是在平静的湖面投掷一颗石子,被一圈圈水波泛起的涟漪包裹,吞噬,最后深不见底。

当时懵懂无知喜欢幻想,把考研二字看得太轻,提起它仿佛就能跳过冗长艰难的过程,直接拥抱美好结果。直到做了两次目击者,才知道彩色泡泡背后有可能藏着一只庞大的、漆黑一片的怪物。

所以,提及它名字的人再也不能由衷地兴奋了,甚至瑟瑟发抖。

比如我。

                          “三”

大一的时候笃信自己一定会考研,可日子总不能按我预期的那样发展,我也不知道自己会走上码字的道路,还签了人生第一份由自己做主的合同。这种靠兴趣谋生活的满足感让我贪婪,甚至把一些既定的规划推倒重建。

上个月,我获得一家新媒体公司的实习名额,签了一份为期一年的协议。这当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毕竟大二实现经济独立听起来就很酷呀。可是,这似乎离我的初衷越来越远了,我对这个结果有多开心,对考研的选择就有多迷茫。

尽管前几天我写过一篇《你什么都想要,却什么都得不到》的文章,可人有时候就是矛盾体,不能自圆其说。大道理谁都懂,就是过不去那个砍儿。

今天和朋友聊起电台的事,我们认识大半了,早就说过一起合作办个电台,这事搁置挺久了,直到今天才被定下来。

可是大二过了大半,大三要进入备考状态,留给我肆意挥霍的时间少的可怜。总觉得兴趣还没开始实践大学时代就结束了,陡然生出一种无力感。

我抱怨这一切进行得太晚,现在手里拥有的一切早在半年甚至一年前就该紧紧抓住啊。如果及早做完这些事,也许现在就不会这么慌张。

我也想活得从容,可我也知道那时候的自己分明没有接住这一切可能性的资本啊。

过去一年多尽管没有被浪费,但是对于值得分享的成绩也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

一起入职的同事有两个正在读大一,我记得他的简历上大学规划那栏赫然写着:

“大一做到经济独立。
大二在自媒体领域做到有一定影响力。
大三在这个行业立住脚。”

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年轻,一切都处在DDL的状态,紧迫感和焦虑感奔涌而来。

而他们,分明还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试错去挥霍,我发自内心的嫉妒和沮丧。

                        “四”

两年了,起起伏伏获得一些经验之后,很多人对待未来的选择或多或少都发生些变化,在考研这件事上都在彼此试探。

当我抱怨手里迟到的勋章时,也在迷茫的边缘惴惴不安。我敲下这些文字企图给眼前的黑暗带来一丝星光,却发现生活依然不够明朗,万物仍不够可爱,

明年的今天,我或是蜷缩在图书馆的某个角落,或是仍在敲击键盘,这些都不重要了。

我只能说,用力握住已经抓到的一切,慢慢来,到了该做选择的时候,权衡利弊一定会抓住一个离自己最近的。

我希望你生活明朗,仍然可爱。


                          《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两年前信誓旦旦考研的人,沉默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lzd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