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瓯南
是的,我准备考研了,这个星期决定的。
而未开学前,当家人问我是否考研时,我还信誓旦旦地对他们说:我是坚决不会考研的!
从这件事上,我总结出了一个道理:打脸这种事,还是要少干。
还是先说说我为何坚决不考研的吧。
两个原因。
第一,是我的专业问题。
我大学填报志愿的时候,报的是金融学。因为我上的这所学校,这个专业是最热门的。再加上那时我也觉得读金融还挺高大上的,想也没想就屁颠屁颠地来上大学了。
我是文科生,数学巨差无比。高考的时候,数学就考了100分(满分150)。就这分数,还是高中四年来,数学成绩第一次上三位数(嗯,我复读了)。我一直在安慰自己:还好,上了大学就可以不用学数学了。
很显然我错了。我选的这个专业,不仅要学高等数学,还要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工程、保险数理、统计学等等等等。这些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和数字相关。而我最大的愿望是,再也不接触任何与数字相关的东西。
当我怀着好奇的心理坐进教室的时候,原本,我内心还是很有新鲜感的。老师一个个都这么博学多识,跟着他们学习,我不早晚也得变得博学嘛。托着下巴想了想,呵呵傻笑。
第一节课讲的都很轻松,老师简单介绍介绍自己,再简单介绍介绍学的这门课,也就是讲讲这门课都学啥。第一节课往往是我听得最轻松的。
但从第二节课开始,就莫名其妙的出现数字了。听这样的课,我有个特点,只要中间有个点没转过来弯儿,再往后我就听不懂了。一节连着一节不停地卡壳,最后,我就开始肆无忌惮地放飞自我了。
从最开始的满心好奇,到最后毫无顾忌地放飞自我,总让我十分纠结。
直到现在,我还是这么纠结地活着。
第二,是我的兴趣问题。
从初中一年级被老师读过一篇作文开始,我就发现自己喜欢写东西了。这个爱好坚持到今天,一直没有放下过。
上大学后,课余的时间,我几乎都用在了看书和写作上面。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大学毕业前,一定要出版一本属于自己的书。我知道,这个愿望马上就快要实现了。
诚然,我用在写作上的时间,要远多于用在学习上的时间。所以当我走到该思考是否考研的时间点的时候,我毅然决然地说,我不会考研的。因为我知道无论如何我也考不上。
所以,我从来没有关注过关于考研的任何信息。除了我知道有考研这回事儿外,其他的一无所知。
我不知道它的考试形式、考试时间,甚至于我也不知道,都考些什么。
这样的想法,一直保持到大三下学期开学后的第一个星期。
我把以前买的教辅资料送给了寝室长,对他说,你一定要考个好成绩,别辜负我对你的期望。一本正经的样子,让寝室长有些不知所措。
他问我,你咋不考研啊?
我说我数学不好,考不上。
然后他的一句话,彻底动摇了我的军心:那你不会考个不考数学的?
我一想,对呀,我可以考个不考数学的呀!
于是我花了一下午的时间查询文科类专业的研究生,最后挑了一个自己还有点兴趣的专业——法学。
从那天下午开始,我就一直在为要不要考研这件事苦恼。
我决定找人咨询一下。
我最先和一个培训机构的老师见了面,他分析了一下我的情况,最后得出结论:可以试试。
我又去蹭了两个法学院老师的课,他们也说可以试试。
最后我找到了大一时教我民法的老师,和她进行了将近一个小时的交谈,最后她说:要是实在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考考也行。年轻人,就应该多奋斗嘛。
这一轮谈话下来,我早就动摇的心开始倾向于考研了。
于是我买来了所有关于考法律硕士需要的教科书、考研英语资料。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我进入了备考考研的状态。
当然,我知道,前路坎坷,还有许多困难等着我去克服。
我没有一点法学专业知识,英语也放弃了很长时间。但既然决定考了,就要拿出十足的劲儿去对待。就像当初,对待高考一样。
我知道,接下来的时间,我就要全力以赴了。不求能考多好,我只希望在我的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
考不考研,其实是一个选择的问题。你可以选择考,也可以选择不考。
或许你也在为这一问题纠结,我想告诉你,凡事,都要先听听自己的内心,遵从内心的答案。
刘同也在书中写过他当时考研的经历。他说,他考研的目的是为了去北京。最后的结果却是,刘同以一分之差而没能考上研究生。当然,刘同后来也说,他最后还是去到北京了。
刘同说,他考研是为了改变,能够换一个新的环境,让自己思考未来要做什么。
其实,我考研的目的,也是为了寻求改变吧。我特别向往魔都上海,一直想去那个地方。这个想法从高中时就隐约出现了。但当时能力不足,没能实现。现在,又是一个机会,我要好好把握。
当然,谁也不知道最终的结果如何。但我还是决定,不给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诉说遗憾的机会。
无论结果如何,我都要跨进考研的坦途了。
祝福我吧。
2017.3.4
好看的人儿,点个喜欢你会更好看哦
网友评论
不管最终怎样,祝福你。
而无论如何第一学历无法摆脱 我也不是很懂才大一 无论如何祝福你
加油╮ (. ❛ ᴗ ❛.) ╭
211都不一定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