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隐的人分为两种,一种半真半假,历经了浮沉荣辱后厌倦世间嘈杂,卸甲归田,但内心尚有不甘,附庸风雅一阵子,耐不住寂寞和清贫便会再入红尘。
另一种则如同一缕燃尽的青烟,已熄已止,沉静悠远,以田园生活为真正的乐之所在,躬耕田间,别无挂牵。
陶渊明无疑是后者。四十一岁之后,陶渊明进入人生的第三个阶段,其诗歌创作也进入了鼎盛时期。
他写恬静淡然之景物,写简朴真诚的生活,他或耕种,或春游,或读书,或饮酒,这些无一不化作诗文长留。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一语双关,写出的不仅仅是对草木的希冀,更是对此刻生活的一种自我坚定。
一切都很好,哪怕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只要不曾违背自己的愿望,只要内心是自由的,就不必优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