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三游古洞传佳话

作者: 三峡孬张 | 来源:发表于2019-07-03 00:02 被阅读4次

    闲暇翻阅唐诗,读到白居易时,发现其字里行间,既溢出无奈,也溢出酒香。

    于是就考量他与长江三峡的渊薮,发现他也是一位贬官。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 ,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大诗人。

    唐朝离我们很远了,但当年白居易兄弟与好友元稹咏诗探幽的三峡西陵峡口之三游洞,却离我很近。我工作在三峡,三游洞是我常去的地方。

    唐元和十三年(818),白居易由江州(江西九江)司马,调任忠州(重庆忠县)刺史,携其弟白行简一同赴任。恰巧另一位诗人、白居易的好友元稹,由通州(四川达县)司马徙虢州(河南灵宝)长史,出峡东下。三人于元和十四年三月相逢于夷陵(宜昌),不忍很快分离,便乘舟同游江上。他们在下牢溪上岸寻幽时,发现岩壁间有一奇洞,便入洞饮酒叙怀,通宵不寐。言末尽意,又各赋古调诗20韵。为记其事,白居易特作《三游洞序》,诗与文均抄写在洞壁上。今诗已失传,洞中尚存有明代重刻的《三游洞序》碑。三游洞即由此而得名,并成为后世的游览胜地……

    宜昌三遊洞 元白三遊洞塑像

    白居易当刺史的忠州,地域虽在三峡之上,如今却也是重庆之辖县,属长江上游之“大三峡”范围。

    刺史白居易,在忠州任职期间,到底为忠州百姓办了哪些好事、实事,无从考证。只听说他“宽刊均税,鼓励农桑,身先躬行”。但在忠州期间写下了百多首诗、词,却留传了下来。忠州人民崇敬他,把他同刘晏、陆贽、季吉甫并称为四贤,在宋代修建了四贤阁以纪念。

    明朝崇祯年间,忠州知州马易从敬重白居易,倡议建祠祭祀,州人莫不乐从,遂令:“诛茅辟,日督匠作从事,秋尽成堂三楹及醉吟阁两掖楼”。马易从在倡建白公祠时期望:“后之君子,从而恢拓之,则与巴山蜀水共长也”。

    忠州白公祠

    白公祠位于忠州镇城西,是与洛阳香山“唐少传白公墓祠”齐名的两座白居易祠之一。

    现存的忠州白公祠,分为两级台地,临江山而建,气势恢弘,门前一坡两丈有余的大石梯,左是参天大树,右为高耸的栈楼,登梯毕乃白公祠大门,大门为三楼四柱三间牌楼,匾额横书“白公祠”,门联是:“遗泽被山川万姓常思贤刺史,宏篇映日月千秋仰大诗人”。左右一对雄狮,为大门平添了几分威严。

    进得门楼右拐为“白园”,门联“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天为字乐天”,巧妙地嵌入了白公的名和号,据说此联是白公逝世时唐宣宗所作挽诗中的两句。园内建有洗墨池,白公铜像,东西两侧用花墙隔开,地势东高西低,南面房舍依坡而建,为船楼建筑,其中白居易生平展览室陈列着白居易的谱系、生活纪年……醉吟阁为四柱三层楼 ,游人到此可赁栏远眺,这是一座结构复杂的亭阁,16根圆柱承托1个主楼和4个门楼,游人可从四方进出,登高望远……

    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系仕宦之家,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

    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白居易生于河南新郑县东郭宅。

    斯时,李白已仙世10年,杜甫也去世2年。白居易自幼聪颖,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够辨别声韵。他晚牢忆及幼时境况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

    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带发生了战事。蒲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眼看还要继续乱下去,由彭城县令升任徐州别驾的白季庚,便送儿子白居易到南方避乱。小小年纪就离家避难,随后南北奔走,备尝艰辛。

    白居易15岁时写下了记录当时真情的一首绝句;“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今日因君访兄弟,数行乡泪一封书。”

    此后一首寄兄弟与妹妹的七律,历来被人称道,诗云:“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闻他名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及读到这首诗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

    白居易时居长安,时在别处,交结了一些诗人,开始了他的诗人生涯。他29岁时以第四名及进士第,31岁时试书判拔萃科,与元稹等同时及第。他与元稹相识,遂成莫逆之交。32岁,白居易被授校书郎步入了仕途,33岁时自洛阳徙家于秦,卜居渭上,35岁时罢校书郎,随后又授周至县尉。次年,他由周至县尉调充进士考官,补集贤院校理。这年冬季,授翰林学士,一年后娶杨虞卿从妹为妻,元和三年(808年)拜左拾遗。

    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指斥朝政的牛僧孺等人不满,或黜或贬。初任拾遗的白居易上《论制科人状》,极言不当任意贬黜,得罪了李吉甫及其子李德裕,不幸陷入政治漩涡之中。在此后几十年的牛李党争中,白居易始终为李德裕所排挤。他任拾遗期间,克尽职守,屡陈时政,难免使得皇上或权臣不满。

    元和六年(811年)四月,因母亲去世,白居易忧居渭村三年多,好友元稹时常分俸济其困难。元和九年(814年)冬,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后因上疏请急捕刺武元衡者,为宰相所恶,被贬为州刺史,又为中书舍人王涯所谗,追诏再贬为江州司马。

    白居易在江州四年,后移忠州,元和十五年召还。宪宗崩,穆宗继位,授中书舍人,后又拜尚书主客郎中,知制诰,加朝散大夫,转上柱国。白居易精神重又振奋,诗云“得水鱼还动鳞发,乘轩鹤亦长精神。”

    但因当时朋党之争仍很激烈,他不但不能有什么作为,而且“终日多忧惕”,惊叹“高有罾缴忧,下有陷阱虞”。很快又感到失望。他恐再遭权幸谗害,不敢久留朝中,便请求外任,于长庆二年(822年)出为杭州刺史。

    为了涤除人生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情自娱。他蓄妓与嗜酒无厌,直到暮年。蓄妓玩乐,始自东晋,唐代比较普遍,白居易诗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几个。嗜酒,据他自己说,“唯以醉为乡”,“往往酣醉,终日不醒。”

    宋人统计白居易诗,说他“二千八百首,饮酒者九百首。”

    非但如此,白居易还从佛教中寻找精神倚托,经常持三长月斋,即在一、五、九月在家坐道场。《大宋高僧传》所载白居易向名僧致礼稽问佛法宗意,与名僧探讨佛理妙义,多在出守杭州后。

    虽则消极、蓄妓、耽酒、信佛,但在杭州刺史任上,他政绩斐然,关心民间疾苦,最为人称道的是修筑杭州湖堤蓄水灌田。人们为了怀念他,名所筑之堤为“白堤”。此外,他还浚城中六井,供市民饮用。

    长庆四年(824年)五月,在杭州任期满。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刘、白二人结伴归洛阳。此后,朝庭亦曾多次启用他做小吏,他却称病再不肯复出了。60岁时,儿子阿崔夭折,这对诗人又是一打击,73岁时,曾施家财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揖。卒年75岁。

    白居易一生虽多为官,但总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作为一个诗人,却名动朝野,妇孺皆知。

    堪称中国古代诗歌杰作的叙事长诗《长恨歌》,是他35岁为周至县尉时作。该诗以民间流传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为题材,加以虚构,写得有声有色。生动动人,被评论家认为是唐代歌行体长诗中最好的一首,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在这首诗里,他敢于批评唐玄宗的荒淫。至有“汉皇重色思倾国”、“从此君王不早朝”等语。后面描写两人之深情,既微有讽刺,又饱含哀怜。说及生离死别的情形,笔锋颇常感情。全诗从曲曲折折的故事中兴起层层波澜,感情充沛复杂,读之给人以极大的感染力。

    他45岁时所作另一首歌行体长诗《琵琶引》,也是同样受到人们高度评价的诗。他被贬作江州司马后,在浔阳江头和友人话别,舟中离别酒筵上,感伤之中,忽听邻船有弹琵琶声,移船相邀,原来是一位年老色衰、独守空船的歌妓,也有无限愁绪,借琵琶寄托幽怨。白居易听了她的身世,不仅深为同情,而且因之想到自己的不幸,因而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便作了这首可与《长恨歌》媲美的长诗。前面叙歌妓的生平状况、可悲身世,后面以“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转而写己,最后云“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司马青衫”,因此也成典故。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很多优点,描写细致,音节和谐,尤其描写琵琶声音那一段,真是令人一唱三叹。而最重要的,还是感情的真挚。这两首长诗,是白居易留给后人的无价瑰宝。

    白居易的诗,为人称道的还有前期所作的那些讽谕诗,尤以《秦中吟》和《新乐府》出名。刚步入仕途的白居易,反映民生疾苦,为正义而大声呼喊,“不识时忌讳”的勇气是非常令人钦佩的。《秦中吟》10首,首首如利剑,《重赋》谴责官府进奉羡余物,残酷盘削百姓,“夺我身上绫,买尔眼前恩。”《轻肥》写权贵赴宴会的气概和酒食的丰美,最后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歌舞》写公卿们日中乐饮、夜半歌舞的享乐生活,结句是“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买花》写长安城中有钱人竞买牡丹、以豪奢相夸耀,最后说:“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议婚》同情贫家女难以出嫁,《伤友》慨叹苦节之土的凄惨生活,《伤宅》讽刺豪门大兴建筑,“一堂费百万”。《不致仕》嘲讽八九十岁不肯退休的贪权者。《立婢》对不为好官立碑而虚伪地为某些人歌功颂德表示不满。《五弦》对当时不少人不懂传统文化而表示惋惜。可知全是批判、鞭挞和发牢骚者,是对德宗贞元到宪宗元和初黑暗政治的有力揭露,刺疼了统治阶级,难怪“闻《秦中吟》则权豪遗近者相目而变色矣。”

    白居易对自己的《秦中吟》也甚为自负,在编其诗集15卷完成后题的一首诗里说:“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新乐府》是与《秦中吟》差不多在同一个时期写出来的,是白氏讽谕诗中重要的另一组诗,共50首,写的是高祖武德至元和之间的事,时间跨度较《秦中吟》大,内容也更广泛。白氏在《寄唐生》诗中说他的乐府诗:“我亦君之徒,郁郁何所为。不能发声哭.转作乐府诗。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功高虞人箴,痛甚骚人辞。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推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可以说是他写《新乐府》的宣言和对《新乐府》的最好说明。

    被人们广为传诵的著名之作《卖炭翁》、《杜陵叟》、《缭绫》、《新丰折臂翁》等,即为《新乐府》中篇章。每首诗都有明确而强烈的中心思想,即序中所明言的“苦宫市也”、“伤农夫之困也”、“贪女工之劳也”、“戒边功也”、“忧蚕桑之费也”、“念寒隽也”、“戒求仙也”、“刺佛寺浸多也”、“疾贪吏也”等,鞭挞、讽刺,辞激情真,毫不留情,乃至大声疾呼。这些诗篇爱憎分明,除讽刺外,也有歌颂。这些诗篇,充分说明了白居易反对什么,赞美什么,是作者心迹的真实表露。他在《新乐府序》中明确宣布,这些诗是“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其事核而实”,宣称自己写的都是真实事件,更表现了一个中青年诗人扶正疾邪的战斗精神。在诗风上,继承了《诗经》、乐府古诗和杜甫歌行的优良传统,又采用了当时民歌的自由句法,形成了自己带有创造性的风格。

    白居易的《秦中吟》和《新乐府》,是他全部诗歌中最富战斗力的作品,连同《长恨歌》、《琵琶行》,是白居易诗歌中最优秀的部分,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可宝贵的部分。

    作为一个大诗人,一个天才的诗人,白居易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诗歌不但在艺术形式上是多样的,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也是多样的。白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但同时又经过千锤百炼,作了许多艺术加工。

    白居易的诗,在他在世时便已广泛流传,甚有影响,使他颇感自豪。

    元稹评价白居易之诗,说:“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马走之口无不适。至于缮写模勒街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一个人的诗作,在当代即产生这样的社会效果,在古代是极少见的。

    前面说过,白居易是与元稹同时进士及弟并成为莫逆之交的。

    俗话说“文人相轻”,但在唐代文坛上,却有两个文人给后人留下了文人相亲的佳话。

    元和十年正月,白居易与元稹在长安久别重逢,两人经常畅谈达旦,吟诗酬和。但事隔不久,元稹因为直言劝谏,触怒了宦官显贵,在那年三月被贬为通州司马。

    同年八月,白居易也因要求追查宰相武元衡被藩镇军阀李师道勾结宦官暗杀身亡一案,被权臣嫉恨,宪宗听信谗言,把他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两个好友竟落到同一被贬的命运。白居易在秋风凄凄中离开长安,走的恰好是元稹不久前走过的路。诗人满腔惆怅,一路上寻找着好友留下的墨迹。一日他行至蓝桥驿——这里是长安通往河南、湖北的中途站。一下马,便在驿站的墙柱上发现了元稹在正月路过这里时写的一首《西归》绝句,诗人百感交集,提笔在边上写了一首绝句: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西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离了蓝桥驿,经过商州、襄阳,诗人由汉水乘舟而行。在船上诗人经常反复吟咏好友元稹的诗卷,来慰藉孤独的心情,一直看到眼睛痛为止。途中写下这样一首诗: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元稹在通州听说白居易被贬到九江,极度震惊,不顾自己病重在床,提笔给白居易写信,并赋诗一首《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不久,白居易收到了这首诗,被好友的关切之情深深感动,他在给元稹的信中写道:“‘垂死病中’这句诗,就是不相干的人看了都会感动得不忍再看,何况是我呢?到现在每次看到它,我心里还凄恻难忍。”

    元稹一收到信,知道是白居易写来的,还未拆开就已泪眼模糊。他的女儿吓得哭起来,妻子也忙问怎么回事。元稹告诉她们,自己很少这样动情,只除在接到白居易来信的时候。为此,元稹寄诗给白居易:

    得乐天书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一次,元稹又接到老朋友的诗,诗中写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好友对自己如此情深,竟在梦中与自己相见。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自己也整天思念他,为什么就不能梦见呢?元稹十分懊恼,觉得大概是自己一来通州,就染上疟疾,至今不愈,以致神思混乱的缘故。于是也写诗一首,《酬乐天频梦微之》: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休戚相关的命运,把白居易与元稹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一生交谊很深,世人称之为“元白”。

    宜昌三游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白居易,三游古洞传佳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mcdcctx.html